陶渊明“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三十年,对凡人来讲,时间不短——法定年龄结婚后生子,孩子已上小学。
若是古人,结婚更早些,孩子已准备当爹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是垃圾,三十年后呢?
或许不再是垃圾。
比如,垃圾中的可用之物——食物残渣,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可以变作肥料,循环再利用。
可是,塑料袋等不可降解垃圾,三十年后,依旧还是垃圾。
三十年太短,那三百年呢?
三百年的塑料袋,或许埋藏在地下,难见阳光;包装上的字迹或许早已模糊,无法分辨。
但塑料袋始终是塑料,如若这塑料袋还是一枚垃圾袋,那便是塑料中的垃圾,垃圾中的塑料。
简称,塑料垃圾。
塑料垃圾,和塑料友情略有区别——前者分子结构牢固,后者结构不明,只知道分了还想再吐。
三百年好久,依旧难以分解塑料,那五百年呢?
五百年会发生什么,悟空知道。
可惜,悟空在五行山下的那五百年,见过垃圾,却没见过垃圾袋,不知道分解了没有。
当年科学水平一般,造不出塑料,且不提倡用垃圾袋。
为什么不提倡?
垃圾少,垃圾袋的需求小。
那时的大自然,能分解一切。
那时的大自然,压力好小。
当然,今天的大自然,压力也并不大。
地球40多亿岁,什么没见过?这点压力,不算什么。
大不了,就灭绝一批。
恐龙牛不牛?而今安在?
Sorry,也在,博物馆有化石。
但化石是化石,垃圾袋是垃圾袋。
那垃圾袋会成化石么?
不会。
为什么?
因为科技不断发展,分解塑料垃圾,是早晚的事。
早晚是多久?
不知道,三十年似乎不够。
三十年对凡人来说太久,免不了蝇营狗苟。
久就久吧。
科学家也是有正经工作的。谁没事总盯着垃圾?
研究研究奥数、投资、厚黑、美食、历史、摄影、装文明、附庸风雅、咬文嚼字......不好么?
当然,以上两个字的项目,基本都不好研究。
但给你五百年,哪怕智商平庸,哪怕三心二意,也能做到行行是专家。
是的,行行是专家。
可惜,现实是,行行都已有专家,再想成专家,难度很大。
五百年太久,看不到那么远,不如苟且着,向着希望的方向。
塑料垃圾袋也是有希望的,它们是人造的,人也早晚会把它消化掉。
来有影,去无踪,装过垃圾后却成了垃圾,不卑不亢,也是一种个性。
不过,塑料垃圾其实是很讨厌人类的。
“你们呀,造出了我,却说我是垃圾,你们真是......优秀得过分了呢!”
好了,别闹了,悟空的金箍棒,普通的塑料妖怪,是扛不住的。
金箍棒捶塑料,也确实,有点儿,过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