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宣言
个体和交互 胜过 过程和工具
可以工作的软件 胜过 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 胜过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胜过 遵循计划
虽然右项也有价值,但是我们认为左项具有更大的价值。
拓展应用
敏捷营销
敏捷组织,透明化扁平化管理
敏捷洋葱圈
Paste_Image.png敏捷关键
用户故事:卡片和对话,验收确认符合用户需求
编写用户故事:
我作为(角色)
想要(功能)
以此实现(价值)
例子
- 时间视图支持直接创建任务的起止时间
- 我作为项目经理,希望在时间视图上可以直接创建任务的起止时间,方便我能更快捷地生成项目计划。
估算用户故事,故事点是故事复杂度、工作量或工期的相对估算
scrum一个框架,解决复杂难题,同时也能高效并创造性地交付尽可能高价值的产品。为了最后的同一个目标
3个角色,3工作,5事件,5价值观
- PO(产品负责人) SM (团队的导师和组织者) Team
- PB (项目规划) SB(待办事项) Increment(复盘情况和关键节点)
- sprint(迭代)planning DS(每日站会) review(评审会议)retrospective(复盘)
- 目标、合作、勇气、分享、记录
看板方法(看板不仅仅只是一个可视化的系统)
- 价值流映射
- 使用看板进行协调
- 建立交付节奏
- 设置在制品限额
- 建立服务水平协议
- 度量和管理报告
敏捷团队
快速交付商业价值
四个人不同的价值观
生活在一起
经历81难成功IPO
西游记中的团队角色
猪八戒:资深用户、最懂用户、知道用户要什么(产品)
孙悟空:开发和运营
沙和尚:任劳任怨的团队协作者,测试运维和行政
唐僧:风险最大,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不可动摇的信念
集齐了龙珠,我就可以改变世界吗?
误区1 scrum=敏捷,Agile(scrum、kanban、xp、FDD 、Crystal、DSDM 、LSD)
误区2 敏捷是万能的 团队干不好不是因为没有敏捷
误区3 关注闲置人员,而非价值输出。举一个接力跑的例子
误区4 追求“大而全”
协作的小技巧
1、团队的成员尽可能坐在一起
2、统一的协作工具(teambition)
3、统一协作规范(就绪的定义、完成的定义等等)
4、说真话,并鼓励团队说真话
5、暴露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无法出现也就无法解决
选用良好的技术实践
- 测试驱动开发,写代码前写单元测试
- 重构,安排专门的版本周期进行重构
- 代码审查
- 持续集成,一定要有自动化编译、构建、发布、部署的工具
- 每日发布,以此作为进度依据
- 实施编码规范
- 自动化测试
有关理解敏捷背后的原因,这个游戏让我能够深刻的理解到敏捷的好处
Paste_Image.png我所在的组别是绿色的第三组。
每批次12张总共需要分三次传递完,我处于中间的位置,前面等待的时间特别长,我回过头看看后面的团队,想流水线一样快速传递,交付版本1,2,3,4,5非常迅速。到我们组,我才刚刚开始传递,传递过程中也发现许多问题,纸片堆杂在一起,画笔在手上画了几条杠,同时后面人也开始焦急,开始帮我在理清纸片分发到下一个人。后面虽然也用了一些提高效率的方法但依然赶不上,这时候我前面的人已经开始闲置了,我把我手中纸片全部传递出去之后,每批次只传递一张纸片的的小组已经结束了。
总结
1、快速交付版本可以每个人的协作效率提高,等待的时间少
2、老板和项目经理可以最快时间拿到第一版本,只需要几秒,相差了几十倍的效率,如果放到实际的开发场景中相差的时间可能更多
3、实际开发中经常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先出原型,然后UI,技术。一条线到底,必须要等原型基本出来了,美工才能开始做,界面出来了技术才开始做。要提高效率一个任务并行,一个是把任务拆分,以功能或单元为单位,向下传递。
4、我们组的情况其实体现了老板焦急等待第一个版本的情况,第一个版本等待太久,同时老板只以结果为论,等的太久就是不行,做不出来加人做行不行,总之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但如果是小步反馈反复迭代就不一样了,能看到软件慢慢的变得完善了,同时隔几天就有一点小进展。
5、混乱的等待时间里不知所措的其他人,相比于其他组,我们忙的时间点非常集中并且效率很高,但是放到整体团队就不行了,每个传递个体效率最高的时候其他人是处于闲置状态。
敏捷团队的螺旋式成长
- 敏捷的优势
- 等待时间更少
- 抗风险能力提高
- 用户更早获得产品价值
- 团队更早获得反馈
- 团队更关注交付的业务价值
敏捷的劣势
- 更碎片化
- 上下游交接次数更多
- 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更频繁
- 团队成员能力要求更全面
拆分:团队、时间、风险、产品
团队
- 拆分团队
- 沟通成本更低
- 更紧密合作
- 更快响应速度
迭代
- 拆分时间
- 更快被交付
- 更快得到反馈
- 更快被验证
- 更容易被修改
待办事项排序(风险、重要、紧急)
- 拆分风险
- 识别业务价值
- 识别任务规模
软能力+硬能力双螺旋上升
面对过度的碎片化,遭遇瓶颈
最核心的软能力+硬能力的双螺旋上升带领团队一步步勇攀高峰
实例化需求
- 更高效的需求沟通方式(协作)
- 更细粒度的需求拆分方法(拆分方法)
最后还举了一个实际拆分的例子做引申的思考
Paste_Image.png Paste_Imag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