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留学生专题大学生世界
留学六年底薪两千:金贵的“海归”怎么变成了不吃香的“海待”?

留学六年底薪两千:金贵的“海归”怎么变成了不吃香的“海待”?

作者: 寄居的巷 | 来源:发表于2017-09-08 17:43 被阅读228次

文·寄居的巷雨遥

海归,曾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

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6年前,杭州有一家人卖掉唯一一套房子,拿了150万,用120万供女儿留学,30万加积蓄做首付又买了套180万的房子。6年后,留学归来的女儿每月底薪2000元……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年,我们谈“海归贬值”,似乎也多有一种莫可名状的神清气爽之意。潜台词大概是:你看,留学也没用了,砸锅卖铁让孩子出国,还不如老老实实留在国内有性价比——什么海归,都是浮云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留学趋于平民化,加之近年留学生回国人数增加,伴随着三次移民浪潮,我国学生留学热情降低,“海归”一族的光环逐渐褪色,而且留学生在国内求职时屡遭碰壁现象日益增多,“海待”一词便应运而生。

从“海归热”到“海待潮”现象的出现促使我们开始理性看待中国留学生的发展问题。从“海归”到“海待”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国落后的用人体制和人才引进政策,以及中国留学生自身一系列问题。

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才流动速度越来越快,高精端人才缺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竞相出台有吸引力的用人体制抢夺海外高精端留学人员,而我国在有关人才的政策、制度方面仍然很落后。比如,很多国内企业存在升迁、薪酬靠关系、靠辈分,忽略个人能力,没有体现出公平、

公正的原则,致使很多“海归”在回国后才能得不到发挥。而那些非高端人才则更多的选择回国发展,“海归”质量的下降逐渐演变出“海待”一族。

“海归”专业选择扎堆。很多留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存在专业扎堆现象,工学、理学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占据 80% ,专业选择过于集中使得这些专业的留学生回国后面临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失衡市场状态,故而筑成一大批“海待族”。

此外,海归”学历缩水也很普遍。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欧美等国降低学生留学门槛,许多中国家长担心孩子在国内考试压力过大,纷纷借此机会把孩子送到国外,有的甚至学习 2 至 3 年就拿到了本硕“洋文凭”,回国后“海归”们还自恃清高,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的位置,自然沦为“海待”一族。

留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积累海外工作经验,可以考虑通过兼职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拓展人际关系。拥有一定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的留学生将来回国后会更快找到满意的工作。

另外,还有一个明智的做法是: 留学生可以在完成学业后,先在海外工作 2 年,有了工作经验后再回国求职,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留学深造的优势。

总之,不论在哪里,最主要的还是能力和经验。对于海归来说,开拓完了眼界,实力也得好好跟上啊!

坚持写作的写者,公众号也是寄居的巷

我等着你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留学六年底薪两千:金贵的“海归”怎么变成了不吃香的“海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ln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