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不绕弯。
现在人才市场上跳槽者的价格就如同近半年来的房价一般“疯狂”,固然有需求就有市场,催生供给,不过冷静下来想想,欲问市场身价值几何?先照镜子再商量。
大致上我们可以将一个职场人价值创造的进阶之路划分为四个阶段:辅助、通用、稀缺、核心。(如图)
1、辅助
这一阶段没什么好说的,初出茅庐、充当小弟,打打杂、跑跑腿,做点边角料的事情,顺便学习一招半式。
2、通用
干了一段时间小弟自然有机会接触一些相对完整、独立的小任务、小工作,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培养起担当常规工作的能力,乃至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但这一阶段最大的陷阱在于“可替代性陷阱”。虽然可能取得了一定成绩,进入到一个自我感觉良好,业绩和压力也趋于平稳的状态,但认真想想依然是一颗标准接口的螺丝钉,这样的供给在市场上一大把,说不定性价比更高的(如疯传的“华为34岁事件”)以及不少“跨界打劫”的(如业务、技术出身转型做HR的越来越多),难免还是会陷入本领恐慌和年龄焦虑。
3、稀缺
相对安全的是第三个阶段,从通用到稀缺。所谓稀缺,是指已经修炼到了市场上较为稀缺的“技能、经验、能力、见识……”,可能是千里挑一、万里跳一的。例如以鱼叔在市场中见过的大量职业经理人为例:
财务职能:管理会计、重大融资、重大投资(财务尽调、交易架构设计、交割、财务整合)、IPO。
法务风控:全面风险管理、收并购、资本运作、证券法规。
市场销售:大客户、大项目、大单、大渠道、大网络。
人力资源:高端人才猎聘、股权激励与合伙人制度设计、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企业大学筹建等。
……
4、核心
第四阶段鱼叔认为多少是有点“可遇而不可求”,并非稀缺就一定能核心,例如近日百度的吴恩达离职事件,具备稀缺性但可能始终进不了核心,影响因素太多,例如信任问题,老板很难完全信任一个人。
同时,也并不一定核心就一定是稀缺的,大多数企业的老板身边总会有一些在职业经理人看起来是“庸人”一类的,但却被老板视为核心。这对职业经理人来说是一个“槛”,也是一个“坑”。
进了核心有利也有各自的烦恼,鱼叔聊过的一位候选人,曾经十几年跟随前段时间因风波而被媒体揭出水面的某某系实际控制人,且他还恰好分管财务和资金,他坦诚实际对他人生的轨迹、家庭的安排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自己在风光无限到惶恐不安中不断波动,最终还是选择了安稳妥善的退出。
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不同的市场身价,作为职场人士能从通用过渡到稀缺自然是最好,相对安全,至于是否要削尖脑袋挤进核心,每个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