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二·七七】
丁未,余游武夷,夜泊江山,闻邻舟有客说鬼,口杭音。余喜语怪,乃揖而进之。其人姓陆,名梦熊,字莹若,乃吾乡诗人也。别后蒙寄《晚香堂诗》二十余卷。《晓起见雪》云:“夜静无风冷莫支,檐前冻雀早应知。关心喜见头番雪,扫径先扶竹树枝。红友有情还爱我,绿梅无梦亦相思。断桥久废冲泥屐,欲踏琼瑶访莫迟。”《鹅湖寺》云:“地寒花未放,僧朴语无多。”皆妙。
丁未,指乾隆五十二,1787年。
陆梦熊,字莹若,清杭州人。诗人。著有《晚香堂诗》。其他无考。
红友,音hóng yǒu,本是特指江苏宜兴出产的一种酒。后成为酒的别称。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常州宜兴县黄土村,(苏)东坡南迁北归,尝与单秀才步田至其地。地主携酒来饷曰:‘此红友也。’”明·王世贞《三月三日屋后桃花下与儿子小酌红酒》诗:“偶然儿子致红友,聊为桃花飞白波。”
绿梅,即绿萼梅,俗称绿梅,因萼绿花白、小枝青绿而得名。梅花名品,也是最有君子气质的梅花。在诗文中常与石崇的宠姬绿珠相联系。
泥屐,旧时的一种雨鞋,形似小板凳,故称板凳鞋。屐,用木头做鞋底的鞋,泛指鞋:木屐。屐履。雨雪时,当雨鞋使用,以防打湿鞋袜。唐·颜师古《急就章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汉刘熙《释名释衣服》:屐,搘也。为两足搘,以践泥也。宋张瑞义《贵耳集》:东坡在儋耳,无书可读,黎子家有柳文数册,尽日玩诵,一日遇雨,借笠屐而归。做泥屐要选纹理细密,质地坚硬的木料,最好是刺槐木。屐面厚薄要适中,既要有足够的承重力,又要尽量减少重量,用起来轻便;两个屐腿要有炸,前后左右都要向四面微斜,并且屐腿与屐面的结合要采用双榫卯结构。这样做出来的泥屐穿上行走才能稳定,也不易损坏。
鹅湖寺,位于江西上饶铅山县鹅湖山上。创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初名仁寿院,后因山名而改称。鹅湖山最早原名“荷湖山”。传说山上原有一湖,多生荷花,夏日荷花盛开,故名“荷湖”。又相传东晋时,荷湖山上居住着一户龚姓人家,畜有红鹅一对,常年在荷湖里觅食嬉戏,又称之为“鹅湖”。山名亦随之称为“鹅湖山”。南宋淳熙二年(1175),由吕祖谦邀集,哲学大家朱熹、陆九渊就为学之方、尊德性与道问学、太极与无极等问题于江西信州鹅湖寺举行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和教育史上一次著名的辩论会,也是我国学术史上最早的学术论辩之一,它对促进书院以后实行教育“会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