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随笔专栏
2018-09-28【西·游记】珠峰以东的“藏”风纳“器”(三)

2018-09-28【西·游记】珠峰以东的“藏”风纳“器”(三)

作者: 福哥0075826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23:58 被阅读37次

    从西藏回来了7天,也在梦里回见了西藏7天,这是一种怎样的奇妙体验?

    如果没到过西藏,也许真的只能有精神上的神往,必定会缺乏感官上的印象残留,更没有将风干和美景揉成一团的想象力,注定都将会是空泛的说辞。我想,今年游记的终章,如果天意非要以“西”来结尾,那么我何不顺着天意,在机械地写衣食住行之外,再多写几笔关于西藏的山水寺僧,如此勉强算是凭空造出一个容器,还自己一个交待,尽可能多地装下让我驻足半月之久的“藏”风……

    作者高原自画像

    六、“藏”风之那水

    一路向西的路上,我忍不住感慨:西藏的水资源这么丰富,丰富到把路基都冲坏了……

    不想这番感慨让同行的某位“领导”听到了,反驳我说“谁说西藏水资源丰富的?!我看到的都是光秃秃的山和石头,而且!如果水资源丰富的话,西藏人民怎么会有不常洗澡的习惯?!”

    “领导”的这一番抢白竟抢得让我无言以对……

    那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还是有图有真相,用事实说话吧~

    这就是著名的“驴得水”吗?

    小驴望穿的秋水名叫“怒江”,怎么样?看到哪儿怒了吗?

    没看到就对了,因为我怕毛驴踢我,所以站得远了,也就拍不到怒江本来很“怒”的样子,但是我却很深刻地记住了,毛驴所站的地方叫“怒江大峡谷”。试问,世上有哪条小河流能把地壳冲刷出一个大峡谷来呢?

    真的很“怒”的江水

    熟悉中国地理的童鞋们一定知道,西藏拥有著名水系很多,我们一行向西,分别路过的就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而因为名字太怪而记不住的名字,我只能说,在西藏没记住的,回来之后也还是没记住(看,有鸡蛋灰过来了,我闪!)

    很多人出行在西藏,镜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估计都是“硬”景居多,比如说山、山上的寺、寺旁的石、石上擦过的云、云上弥散的星等等,但尽管如此,却一点也无法弱化“柔”景至尊——水在西藏美景中的存在。

    米堆雪山下的水枢

    如果说印度阿三久不久就会起哄闹的别扭,是因为我们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水电站,认为我们制约了他们的生存条件的话,我想西藏境内其它壮美且体量巨大的水,才是他们羞于说出口觊觎的宝藏。所以每当想到这里,尤其是我当站在西藏的土地上时,一种民族的豪迈感油然而生、气吞山河:我天朝每一寸土地都是姓中的,流血头断也誓不退让!

    这不止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气概,西藏人民也有。面对这样的水,西藏人民比我更进一步,每每有水汇聚的地方,西藏人民必然会在心中升腾起一种神圣,这种神圣占据进了灵魂就转化成了信仰,如此,在西藏人民看来,山河在他们的心中除了主权的象征,更多的是关乎了灵魂的信仰,所以会比我们愈发地珍藏。

    据说已经没有四年前美丽的然乌湖

    不信吗?上图的水,叫“然乌”湖,“然乌”在藏语里就是“尸体堆积的地方”。如果认为这样的名字很晦气,那就于民风不符了。西藏宗教里都会认为人离开人世的过程一直都是不可言喻的神圣,是人的灵魂离开躯体,将肉身还给了自然。所以才会将这美丽的雪山脚下汇聚的湖水取名“然乌”。

    而除此之外,像羊湖、巴松措,还有世界最高海拨的湖——纳木措等大美的湖泊,更是被藏民亲切的视为“圣湖”,可以相像那样的水该有多漂亮,那样的湖泊对西藏该具有多崇高的地位:

    静美如女子的羊湖 风雨来临前善变的纳木措 真如翡翠一般绿的巴松措

    可是……

    西藏那些水,留在我心中最美的样子,却不是纳木措大雨来临前的风起云涌的样子,那是雅鲁藏布江上那宽阔的江面,还有那些已经与青山、绿水混成一块儿的水中杨树,他们在广阔的水面上傲然生长,自我美丽,像极了中国人民,特别是西藏人民日常的样子……

    雅鲁藏布江上美得像油画一样的杨树 雅鲁藏布江上美得像油画一样的杨树  (所有配图均为原创原图)

    我觉得……

    藏民美,所以长得像山,骨子里却羞得像水,而最美的是藏民的信仰,一如水中滋养的或红或黄的杨~

    ——To be continue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9-28【西·游记】珠峰以东的“藏”风纳“器”(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nm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