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今天的课,我一直在反思总结,自己在写作方面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最终我觉得,写文如同为人,各方面都需不断精进。
一、观点要有用户视角。
文如其人,是有自己的风格气质的。比如有人能量满满,有人有气无力,有人大气大格局,有人只看到鸡毛蒜皮的问题。我们肯定要做正能量的人,传递积极向上的理念。
不过目前,我发现自己无论是平时交流,还是写文章,都停留在一个“自嗨”阶段。
一个表现是似乎挺能说,一发不可收,完全没想过对方的感受,或者自以为是地认为对方也能感同身受。而实际上,我只考虑了自己的输出需求,对方要么莫名其妙,要么心生厌倦,不明白我如此瞎扯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现阶段,我的文章无法打动人,别人也没时间听我祥林嫂般唠叨。
那我该怎么改进呢?对,就是要有用户思维,要了解读者的诉求,体会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形成有价值的观点,让其一看就觉得说出了他的心声,有强烈认同感。
除了主要观点的认同之外,还有个需要提升的地方就是主题的升华,比如金句的应用,还有文章中要有意识和读者加强链接,产生碰撞和共鸣。
二、血肉要足够丰满
我们都渴望拥有朝气蓬勃、结实紧致的身体,充满了生命的能量和张力,也彰显着一个人的自律意识。
文章也是如此,首先要在表达上简单精炼,这目前是我最需要下功夫改进的地方,森森老师曾数次建议我“更加精炼”,我太不够努力,尚未用心揣摩精进。
现在是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加上信息铺天盖地,我们作为写作者千万不要去挑战读者的耐心,要下功夫锤炼语言,尤其是总结性和观点的语句,要尽量简单、直接、凝炼,一语中的。
论证时,讲故事讲案例更是如此,能三段讲完,别用五段。不要低估读者的智商和眼光,有些环节根本不必面面俱到,适当给读者留白说不定更有吸引力。
此外,在精炼的表述中也要适当制造一些高点,比如在叙述故事情节,或者总结分论点时,用一两句精妙简练的评论语句,能有效击中读者的感受,直接抵达其内心,产生认同感。
三、案例要足够有说服力。
说到文章的案例论证,最重要是要跟观点和主体紧密相连,甚至完美匹配,让人听了既贴切、又有说服力,让读者能感觉讲到了自己心里,或者会心一笑,无比认同。这让人想起郭德纲的相声,这方面我们真要向人家好好学习。
我们平时都喜欢那种博学多才,睿智幽默,能够信手拈来讲故事的人,尤其是还能讲得生动有趣,那就很考验平时的阅读积累和用心搜集了。
观点和语言风格能够搭起文章框架,素材和案例的加入才能成就鲜活生动的血肉之躯。为此,我决定今后更要用心积累案例,或者随时记录生活案例,即使临时抱佛脚,也要多尝试和掌握Peter老师传授的搜索技巧,用生动贴切的案例来支撑我们的文章和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