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你自己”是一个人生命的底层意义,从某种角度上说,或者也是终极意义。因此到底如何定义自己,如何成为自己,就成为所有人无从回避的问题。我们生命中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和困惑其实均与此有关。
作为东方人,感觉这方面的纠结破解起来更难一些。因为东方文化的不确定性和虚无性,是渗透到基因里的共同意识。无论是老庄的“无为、顺应自然”也好,孔孟的“仁义礼智信”也罢,算上王阳明先生的心学,个个玄而又玄,变化无穷,后世的徒子徒孙们虽然不亦乐乎地各种解读,儒家文化更是成为国家统治和社会人伦的基础,但其实无法解决一个人作为个体,到底何去何从的问题。可以说东方主流文化是融合文化,强调小我或无我,不主张个性和自我,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消除小我,并不断让自己融合到更广阔的体系中,获得一种宁静。所以东方人一生的努力就是不断消除孤独感,不断去寻找亲密。而西方文化更多强调个体化存在,所以很多西方人一生纠结在追求“特别感”上。从这个角度上说,西方是不断分离的文化,成为自己则变成了不断分离的过程,而最终走向孤独,获得人定胜天的状态。因此西方人需要不断与内心的孤独斗争,不断承受自己的孤独以维持存在。
好在当代人还是挺幸运的,生活在地球村,有机会能兼收并蓄,根据需要确定自己的存在。同时,也慢慢摆脱了祖宗们需要承受的来自世俗、宗教和文化上的各种束缚,有机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只可惜我们最大的难题在于内心并不知道究竟想活出啥狗模人样来。同时,以东方文化为基调的我们,无论表面多么傲娇,其实骨子里还会不断地让自己投身于融合和亲密关系中,以致产生很多纠缠和爱恨情仇。虽然也难受,但好歹不用承受那个可怕的孤独。其实说来说去,不管是亲密还是孤独,都脱离不了自我。
这真是一个让人绝望的循环,因为无论如何绕,终究没人能回避“自我”这个问题。从心理学解释,无论是哪个流派的,都会不约而同地把自我与欲望联系起来,只是表达不同,有人叫“动机”,有人叫“需求”,有人叫“自我、本我和超我”,但归根结底都是各类欲望。欲望可以用来诠释自我的形成,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欲望都代表了自我的本质。在东方文化中,欲望就是自我,通过不断地追逐欲望,人的自我存在感得以彰显。佛教文化则指向平息欲望,平息欲望才能获得永恒的宁静。西方也是在不断地追逐欲望,追逐欲望本身就制造了一种意义感,这就变成西西弗推石头上山的故事,这个事情虽然没有终极,但构成了活着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上看,一个人自我认知的本质实际上就转换成如何认识自己欲望。无论这个欲望是潜在的还是外化的,高大上的还是没有那么高大上的;而发展自我就转化为如何达成对欲望的追逐,并且在追逐过程中获得存在感和自由感,当然还要承担相应的孤独感。在这一点上,作为以东方文化为主要背景的我们会更纠结一些,因为东方文化致力于平息欲望而不是发展欲望,但因为或多或少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还需要面对原来不需要面对的孤独问题。所以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我们自身的环境。到底该发展追逐欲望的能力,还是平息欲望的能力,这就真的变成了个体需要权衡的事情。
物质第一性是西方主流观点,接受绝对客观性这个概念,人才能有自由意志,才能在某个地方被认可为独立存在,所以想要改变必须独立。东方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人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他人一体,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每个人都会受到别人影响。活了大半辈子,在经历了与各种人的各种撕和各种妥协后,尤其是被我家小妞的各种蹂躏和反抗后,终于学会承认和尊重别人的自由意志,不再轻易对别人的事情说三道四。生命实践也用一个又一个鲜活案例告诉我们,除非别人愿意,你不可能真正影响一个人,因为他必须有自己的决定才能真正改变。但是,最近对这个观点有所调整,很多事情让我意识到,一个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会受到别人影响,即使不是某一个人的影响,也可能是环境影响,但问题在于你能不能意识到这些影响。如果不能的话,这些必然发生的事件和现象就不能成为你的一部分,只有觉知这些现象,你才真正拥有自我决定权。因此要做到自我成长,成为相对独立的自己,自己做决定,就必须学会觉知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现象,了解到不管自认为有多么特别,其实都只是作为文化底层的个体,并且不断地被环境和他人所影响着。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人觉知自我越多,发展自我就越透彻。如果一个人不能觉知发生在身上的那些力量和影响,就容易被外围所吞噬。想要成为自己,就要把自己变得更加开放,对世界开放,对他人开放,并不断觉察周围的环境,把自己的意识带入进去,让自我逐步达到一个广阔境地,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再一次达成与环境的深度融合。当然,很多牛人在发展充分以后,会进入第二阶段,即发现自我的虚幻不实,这就转化成了宗教问题。好在我们多数人没有那个悟性,也活不到那么长久,所以这还不是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
一个人不管是否愿意,反正既然已经被带到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就得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通过努力不断发展自己。但或许正是这诸多不完美,让每个生命都有了独特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觉知,不断开放,不抗拒改变,不拒绝尝试,让生命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而不是上帝预设的模式。为此,不管成功成仁,生命都基本没有遗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