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上学期,在我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有天中午吃饭打开了芒果TV想要看个节目放松一下,看到《声入人心》字样的时候,心里直犯嘀咕,“这是个啥节目”,然后就顺手点进去了,这一“点”,便是我入坑的开始。从那之后,平常爱唱歌的我毫无疑问成了忠实观众,哪怕平日再忙,也会在吃饭时候看着节目、听着他们的歌儿,用舍友的话说是在“欣赏高雅艺术”。
最初关注到嘎子哥是听到他和蔡蔡唱《鹿be free》这首歌的时候,我平常不看动画片,所以不知道这是电影《熊出没》的主题曲,只是简单地觉得这首歌异常地好听,也许是长到了我的“审美点”上吧。自这首歌后,我开始在空闲时间内搜索嘎子哥的相关信息,包括他唱过的歌儿、上过的综艺等等,甚至连他早年的经历我也通过别人的介绍知道了一些。随着对嘎子哥的深入了解,我越发喜欢他甚至萌生了想要一直“追随”他的想法,当然这种所谓的“追随”不是说他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而是我愿意一直跟随着他的脚步与他一起努力,在自己所在的领域继续坚持下去。因为对他的喜欢,我看起了之前不太关注的《歌手》,跟着他们的歌声不断调节着自己的情感;因为对他的喜欢,我把《声入人心》看了一遍又一遍;因为对他的喜欢,我看了人生中第一场音乐会,甚至为此还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抢票;甚至连如今这一篇小文章的出现也是源于对他的喜欢。
我曾经怀疑过自己这种喜欢会否长久,也仔细想过我喜欢嘎子哥的原因。难道是因为同情嘛?起初我以为是的,因为在了解了他的童年经历后,我的确真情实感地流下眼泪,也感叹命运为什么如此对待一个年幼的孩子。可后来,我觉得我并不是在同情嘎子哥,因为“同情”这个词太高尚,而我自己确实担不起这份“高尚”。后来我顿悟,与其说是在同情,不如说是佩服。我佩服他在如此恼人的境遇下还能成长为如今这幅让人喜欢的模样;我佩服他能在小小年纪凭自身才能进入内蒙文工团;我佩服他在衣食有保障的前提下有那么大的魄力选择“北漂”;我佩服他能够用勇气追寻自己的大学梦;我佩服他能在音乐剧这种“高雅艺术”冬眠的情况下默默坚持这么久;我还佩服他能在有热度的今天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至被“火”冲昏了头;我佩服他的太多太多了。和龙哥一样,嘎子哥以后什么样我都认同、都佩服,因为我很确定如果是我在他之前的境遇下,我不可能向他一样做得如此之好。
也源于嘎子哥,我开始重新审视《声入人心》这个节目,发现它带给我的远远多于我自己所想象的。这个节目里面有性格各异的优秀人才在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坚持着自己喜爱的艺术,也很幸运当下的发展势头如他们所愿,高雅艺术不再“冬眠”,美声、音乐剧等艺术形式越来越顺畅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但愿能如何老师所说“声入人心这件事情,走进了心里就不要轻易地走出来。”
如今的文艺圈子有太多的人在得到热度之后失去自我,以至于忘记自己当初的理想,但《声入人心》的这帮小哥哥们显然没有,这也是它成为我最喜爱的节目的原因。如果最初看节目是为了欣赏他们唱的歌曲,那如今我继续不厌倦地一遍又一遍重温它的原因则是在这些“追光者”身上看到了对梦想的坚持。我很庆幸在读研期间压力最大的时候遇到了嘎子哥,遇到了《声入人心》,接下来的路或许不那么平坦,但是有了他们作为榜样,我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的。今后的我期待见证他们的成长,同时也期待自己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