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意思是指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典出《韩非子·难一》,原文如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盾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现代逻辑学把“自相矛盾”称之为矛盾律。普通逻辑认为,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时为真,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因为矛盾律是普通逻辑中的一个基本规律,于是就有人执之以为绝对真理而不懂变通。
现实生活中,执死理而不懂变通的,大有人在——古代有之,现代亦有之。比如孟子同志说“男女授受不亲”,有人却说“嫂溺,不救乎?”孟子同志只好对这个人说“嫂溺而伸以援手,权也。”又比如四川人喜欢吃辣,四川人说辣椒很好吃;广东人怕辣,广东人说辣椒难吃。当四川人遇上广东人,他们便互相嘲笑对方不识美味。事实却是四川人是对的,广东人也是对的。
现在很多人认为城市比农村好,他们努力工作,省吃俭用,用一辈子的积蓄到城市里买了一套房子。我却说农村比城市好,我到城市里工作了几年,把赚到的钱拿回农村老家建了三层楼房,还剩一些钱用来吃喝享受。表面看来,我们好像很矛盾,事实我们都是对的——我们都各得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