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0日周日 深圳 晴1520/1000
【主题】生活记录
【字数】871
随手记录的生活1:学习的榜样。
为期2天的线下科普教育的学习圆满结束,课程最后的环节,请参会者发表个人感言。当时我没有去争取,很多需要组织的语言未必组织好了。所以,多听听别人的感言,或许也有所启迪;而且我个人不是那种善于把感谢举办方之类的语言能很好诠释得明白的;所以,就静静听别人的感言好了。
我从微小及个人的角度来自我总结几点感言如下:
1、学习的榜样。
今天上午杨老师,杨教授今年60岁了,特别认真负责。首先很坦诚告诉大家,PPT他不擅长,而且不想麻烦别人,于是给我们每位与会者发放了纸质版的课件(看得出老教授是多么用心)。一位60岁的老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小学生的德育研究,而且其很多语言在深圳的中小学“上墙”(即其倡导的思想与其简洁的语言刷写在学校的宣传墙上,精炼总结、通俗易懂)。而且很坦率、很真诚,敢于发现现在存在的问题,并能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影响身边的人。
比如,老教授如今60岁了,还坚持每天写1000字以上的文章,或者诗歌;还下载英语软件,每天学习英语,背单词。
上午上课,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有很强的感染力。这是我学习的榜样。
2、微习惯养成。
下午,辛老师从一则新闻带入,给我们分析了做一件事情需要多方配合、团队协作、而且需要有更多的人支持。所以,我们需要众多人来推广科普教育,让更多的人树立科学的意识和观点,摒弃一些封建的糟粕。
没能亲身参与,但辛老师强调的:每天坚持阅读,哪怕每天只读2页书,每个月只读一本书,长期积累也是一种力量。而且读完书之后,要及时用笔做自我复盘,这样记忆会更深刻,也表示这本书是真的看过了。
所以,任何一种习惯,哪怕再微小,长期坚持,也是大大的能量。
3、深圳有那么多热爱学习的人。
深圳这座城市,除了满眼都是年轻人,我们还能看到到处都是热爱学习人。比如,各个图书馆无论周末还是平时,总是座无虚席,就算到得再早,也总抢不到位置;南书房的讲座,总是坐满。周末的各种培训班上,总有各种各样的正在学习的人……
所以,我很幸运,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和比我年轻的、比我年龄大的人一起践行终身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