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搭动车去了西安一趟,列车驶入秦岭,一个又一个的隧道,,动车在出洞的瞬间又进入下一个,车里一秒钟的感觉,却是无数人用劳动与汗水换来。
顺利到了西安,下火车就直接坐地铁到了钟楼附近,已是华灯初上,五彩绚烂的灯勾画出了美丽的城市轮廓。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钟楼。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现悬挂于西安钟楼基座的西北角的“景云钟”为仿制品,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通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 1.65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
回民街就在钟楼不远处,几步路可到。熙熙融融的人流,一路店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游客如织,美食让人眼花缭乱,还有些旅游产品,在别处也能看到,随手买了几样东西。到西安自然是要品尝当地美食,羊肉泡馍,凉皮,biangbiang面,胡辣汤等等,找了一个店进去点了凉皮和羊肉泡馍,尝了几口,没觉得有什么惊艳的,并不像传说那样美味。,
夜宿临潼。第二天是周六,打算去秦始皇帝陵博物馆,收拾好了出门,吃了胡辣汤,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广场上已经有很多游客,售票大厅里也有很多人。买票,租智能讲解器,开始进入博物馆参观。先到的一号俑坑,是 最早发现的,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以前都是从各种媒体上看到,这次身临现场,近距离观看,感受是完全不同的,铜马车,各种陶俑,有军士俑,立射俑,跪射俑,军吏俑,骑兵俑,驭手俑等等,这些俑在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是秦代写实艺术的完美体现,其形体高大,比例匀称,形象生动,神态逼真,可谓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军阵,再现了秦始皇当年为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军功和军威。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顺着人流依次参观完,回到门口处休息片刻,此次看到的外国人非常之多,很多都是家庭出游,估计这些外国人也都是慕名而来的。
下午返回西安,去了著名的古城墙。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到了上面,凉风习习,城墙上挂的旗子被风吹的猎猎作响,比我想象的宽敞的多,走在上面,脚下是宽大的砖,由于年代久远,地面有些不平。这城墙曾经护卫着繁华的长安城,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在上面走过,如今成为观光圣地,不由些许感慨。城墙上有租自行车环游,三五好友,或者是年轻情侣,也有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这段路程共有13公里,夜晚的西安灯火阑珊,显得更加美丽。
第二天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人流如织,刚开始进入一号展馆,只能顺着人流,好多展品由于人太多,根本无法近观,好在随着展品的增多和展馆位置的延伸,人流慢慢减少,不再那么拥挤,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观看那些奇珍珍宝。展品太多,无法一一记住,每一件的背后都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从这些国宝中,我们了解历史,了解这些物品背后的人物和事件。随着展品的深入,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古代,看着朝代的兴盛与衰落,代代更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唐镶金兽首玛瑙杯,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等,每一件都是无价国宝,制作精美,构思奇巧,无不显示了制作者的高超技艺和使用者的奢靡不凡,显示出那个时代的国家富足与人民生活水平。从刚进门口的蓝田人头骨,半坡氏族文化,到后面的各个朝代,秦,汉,盛唐,宋,明。。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特色,从这些文物中,我们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时间匆匆,来不及细看,但西安这座有着古老历史的城市,实在值得再去细细品味。那些古老的建筑,文物,无不给人厚重的历史感,曾经使用过它们的人们,早已消逝,只留下不朽的奇珍异宝,默默像我们诉说曾经的故事。
西安,给我一天万年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