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流行语恰恰是能够反映一种“时代精神”。
宝宝和巨婴这两个词,几乎是同一时间流行起来的。
宝宝,是网络流行语,很多人用“宝宝”自称,比如,“吓死宝宝了”“本宝宝”等。
巨婴,是指像婴儿一样不断索取却没有奉献的奇葩群体。他们是成人,却极度自私,绝对的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法律概念、没有道德约束,把别人的帮助、赠予视为应该,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的这样一类人。
这两个称呼的出现,很有意思,很值得玩味一番。
我喜欢“宝宝”这个称呼。 这是一种很不错的称呼。一种敢于年轻,敢于蔑视一个老气横秋的世界的的宣言。
在以前,我们生怕自己不够成熟,生怕自己稚嫩,生怕自己不够老辣,把老,当做一种力量。而现在,我们不再需要这样的力量,我们不需要带着成熟的面具生活,可以大胆地宣布自己是“宝宝”,这是一种率真、恬淡、纯净、鲜活、朝气、有趣的生命状态。
本来嘛,成人和儿童就不应该有分别心。《孟子》很早就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老子在《道德经》第28章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能够真正的拥有这样的状态的人,是幸福的。可惜,那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很多的“宝宝”早已没有了宝宝之心。
网上流行一句话:“如果每个人都是老姜,那将是一个何等辛辣的社会。”很多自称“宝宝”的人,很多轻快的说着“谁还不是小公举”的人,却早已失却了赤子之心,早已成为老姜,给这个世界释放了好多辛辣。
《老子》还说“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我想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是拥有好的制度和好的风气,能够“皆孩之”,能让所有的人都做“宝宝”。
宝宝这一称呼,我觉得是对老子崇尚“婴儿”状态的一种现代表达。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生活从来不易,当你觉得容易的时候,肯定有人在替你承担属于你的那份不易。”
这两句话说的很好,流传很广。生活没有绝对的容易,就连相对的容易,都是有人要去承担的。比如,看病容易,一定是医生皓首穷经的学习,兢兢业业的实践。吃早点容易,一定是卖早点的起早贪黑的辛苦。 每个人都去承担自己应有的不容易,才能换来一个相对容易活着的世界。
一个美好的社会就是,大家都可以开心的做宝宝,同时也可以让别人开心的做宝宝。
一位幼儿园教师,假期的时候报了一个旅游团出去旅游,一路上导游安排乘车,安排饮食,安排住宿,十分周到,这位教师刚开始几天就十分不习惯,因为她在工作的时候,都是她在安排小朋友们吃饭、午休、游戏。一切都要小朋友们安顿的十分周全自己才能放心。而现在,她旅行团中,接受别人的安排,十分不习惯,一直几天之后,才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才开始在别人的安排下舒舒服服的观赏风景。 她在幼儿园,让别人做宝宝,而在旅行团,她自己做宝宝。
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行业,所谓的敬业,也就是在自己的行业中,让别人做宝宝。这不光要有让别人做宝宝之心,也要有让别人做宝宝之力。
巨婴的本质,就是只想着自己做宝宝,而不让别人做宝宝,甚至剥夺了别人做宝宝的权利。
甚至可以想到,为什么人类会有宗教,其实也就是人类让自己做宝宝的一种设置。或寻求神灵的保佑,或寻求心灵的平静,其实都是希望做宝宝。
对于地球来说,我们精心的呵护地球,想宝宝一样的呵护地球,我们才能做地球的宝宝。
这个世界的幸福美好的状态,就是大家都可以安心地做宝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