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言能听,道乃进。

言能听,道乃进。

作者: AUSKING黄东启 | 来源:发表于2023-06-09 05:53 被阅读0次

冯骥才在《冰河》里有这样一句话:耳朵是从不犯错误的,惹祸的都是嘴。

经历多了,你就会发现,一个人的运气大都源自倾听,而祸患起因于嘴。
善听者有福看过这样一段话:“聪明的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们听信忠告,而糊涂人之所以糊涂,原因之一是他们常常将忠告当成耳旁风。”
明朝陈继儒曾讲过: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
曾国藩有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曾国藩的书斋名为“求阙”,一生勤求己过,最喜欢听别人的批评。他曾说:安得一二好友,胸襟旷达、萧然自得者,与之相处,砭吾之短。
他有意识地在身边安排了几个耿直高洁之人,时时给自己指正缺点。曾府里有幕僚83人,对于幕僚提出的各种意见,他都能虚心接受。在给朋友的信中,他也经常请求他们:常惠箴言,并赐危论。


多言者惹祸


在翰林院工作后,因为卓越的政治才干,他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朱元璋曾对解缙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尔试举今日施政所宜,直述以闻。意思是说,我们是君臣,但情如父子,你从会试到现在也接触了不少政事,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坦诚说出来,不必隐瞒。
解缙果真口无遮拦上万言书,结果激怒了群臣。随后他又写了《论韩国公冤事状》,为开国大臣李善长鸣冤,认为朱元璋错杀了忠臣,结果惹怒了朱元璋。于是,解缙从宠臣沦为弃臣,被贬回乡闭门思过,这一罚就是十年。朱棣登基后,解缙被重新启用,朱棣对他也是赏识有加: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有一日,朱棣请解缙点评各位大臣的优缺点。解缙直言拜上,嘴里全是大臣们的缺点,对优点却避而不谈。朱棣听后有些不悦,但表面上不动声色。

然而解缙不思悔过,多次口不择言,最终被朱棣下大理寺监狱,用酒将他灌醉,埋在积雪中活活冻死。

胡居仁在《易象钞》中有言: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生处处牢。


能说会道固然是好,但能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分场合分对象,不逾越不唐突,才是智慧和涵养的体现。


有智慧的人从不随意评价人和事。直言不讳是优点,但需要有艺术,要分清形势和场合。


诸葛亮镇守荆州时,孙权曾派使者来互通友好,问及都有谁和其一起治政。诸葛亮答道:“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在诸葛亮看来,廖立和庞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事实上,刘备在世时,也颇为倚重廖立,提拔他为侍中。可就是如此大才,却因刘禅即位后没重用自己心中不满而肆意妄言。在蒋琬等人面前,妄议先帝刘备的过失,又数落朝中大臣。
最终,廖立以“诽谤先帝,疵毁众臣”的罪名被贬为民,惨遭流放。
人生于世,守心不出错,守嘴不惹祸。


少说是修养,不说是智慧。能不说的,不说;不能说的,一字也不泄露;可说可不说的,保持沉默。人要是能管好自己的嘴,就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海德格尔说过:人在说话,话也在说人。心里有杆秤,嘴上有把锁。真正的智者从不乱说话,他们懂得群处守嘴,独处守心。第一,狂话不说。人容易在成绩中迷失自己,掌声、鲜花、恭维……但万万不能因为一些阿谀奉承的场面话迷失,自以为是。


狂话说不得,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成熟的人向来是不动声色的,聪明人都懂得如何收敛自己的光芒。
俗话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祸。狂话说多了,自然会引人反感,做人骄傲自负,终会招致祸事。

炫耀的话不说。

明朝时期,有个商人叫沈万三。有一次,朱元璋有心试探他,我有百万军,你的钱财养得起吗?
沈万三得意地回答说,可以每人犒赏一两银子。沈万三原本只是为了炫耀自己很有钱,但他却并不知道,这很快就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朱元璋以一枚铜钱放在他那里套复息的方法,让沈万三耗尽财富,家破人亡。


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多丰厚的财富,要始终记住,炫耀就是一场灾难。

是非不说。

很多事情,外人不了解内情,只能管中窥豹,根本没有资格去评头论足。喜欢搬弄是非、热衷捕风捉影的人,最招人厌恶和唾弃。中国有句古语: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说是非事,不做是非人,其实也是在保全自己。
一位少年只身离家,到外面打天下。临行前,父亲意味深长地告诫他说:多听少说常点头。舌头是极少数人可以驯服的野兽。

多听,是成熟的表现;少说,是聪明的选择。


相关文章

  • 懂得倾听,是一种修养

    今日阅读453:懂得倾听,是一种修养。 《史记》有句名言说:“言能听,道乃进。” 只有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才能收获...

  • 做个善于倾听的人

    做个善于倾听的人 文/暖阳君 《史记》有句名言:言能听,道乃进。 意思是说,认真倾听才能有所得,幸福就与此有关。 ...

  • #红书房#《尚书今古文注疏》184:得师者王,得友者霸

    继续·商书 经:汤曰:「予有言,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

  • 读《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评史)

    南河沙读: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

  • 书法: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

  • 人生感悟2023~11

    《道德经·第十六章》有言:“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自然万物,不逞强,不勉强,遵循天地的规律变化,才能长...

  • 在黑夜记9

    不知所言,无语乃道。 可言者非道,非道者可言。 一理之明,达心通体。 一言之理,了破凡音。 一教一言,存同生异。 ...

  • 格局、境界与诗意

    一,因诗而起 诗乃国学,诗有诗道。诗所以为国学,圣人语“不学诗无以言”。诗所以有诗道,概诗以载道。不学诗无以言,不...

  • 进乃吾儿

    1 若人间有情,那是开始,也是尽头。 (北岛怀念顾城) 2 但愿离去是幸,我愿永不归来。 弗里达·卡罗《卡罗日记》...

  • 进乃吾儿

    1.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言能听,道乃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tz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