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或写字新古典诗词收藏爱好者
书法: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书法: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作者: 诗文书法国画交流平台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16:39 被阅读1次
会 钧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

这段话出自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殷,即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其开国君主为成汤。公元前1620年,成汤征讨不祭祀的诸侯葛伯。他对伊尹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不(fǒu):同“否”。意思是,人从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从百姓精神面貌可以知道国家治理状况。简而言之,就是“以民情为镜”。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镜子论”。

成汤的“镜子论”表明,早在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就已将民情状况作为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此后,“以人为镜”的观念被历代开明统治者所接受。《诗经·大雅》中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大戴礼记·保傅》曰:“明镜者,所以察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唐太宗李世民将“镜子论”进一步发扬光大。据《新唐书·魏征传》记载,直言敢谏的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感叹:“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相关文章

  • 书法: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

  •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这句话也出自《史记》,我是特别喜欢这句话! 它虽然不是什么大道理,但是是大道理的判定逻...

  • 每日一句——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人视水见形,是民知治不。 典出: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原典: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

  • 《敬民_1》2018-09-11

    个人备考学习使用 选自《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 含...

  • 《史记》初鉴 十二

    引: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南川子曰:是也!百姓如水,官家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引:言能...

  • 积累不在突发,在平时

    敬民篇 3/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 5/ 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7/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

  • {哲思}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 意思是:人们从水中可以看出自己的样子,通过观察民众的情况知道国家的治理是否清明。 这...

  • 嫁接

    商汤治国名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出自《史记•殷本纪》 这可以用来嫁接流行的主义,寻找文化的源头,然后...

  • 读《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评史)

    南河沙读: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

  • 另一个世界,另一种你‖读《镜子的疯》有感

    提起镜子,大多数人会想到唐太宗的“三镜论”,亦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对伊尹所说:“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法: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yc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