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说:“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尽量少犯错误,却是人的准则。”他还说:“错误就像地心具有吸引力一样,尘世的一切都免不了犯错误。但即便如此,你仍有选择是继续错下去或是及时抽身的余地。”
这句话,我将它抄录在了日记本上,更牢牢的记在了心上。
现在,我将它用在这篇读后感中,不为别的,仅仅只是为了那个我心中的那个阿米尔和哈桑。
以下是正文。
不得不说经典就是经典,是那些流行的快餐文化所不能企及的。本文小说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小伙伴,虽然身份有别,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一对最好的朋友。他们一起玩弹弓,一同坐在"病玉米墙"上读书聊天,一起放风筝,追风筝。如果不是那一次与众不同的风筝比赛,改变了他们的一生的话,我相信他们会像各自的父亲一样相依相扶地长大。可是,这世上没有如果。也就是在那件事发生之后,令阿米尔陷入了无比的自责和痛苦当中。他觉得自己背叛了哈桑,背叛了他们之间的友情。但当时的他并不知道,那时的他只是因为年少,因为懦弱。可惜,没有人来引导他,以至于最终发生了因阿米尔对自我良心的谴责以及他对父爱的渴求,使他设计逼走了哈桑,为哈桑后来更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战争爆发后,阿米尔和父亲逃往了美国,在美国,他获得了爱情,名誉,地位。而在另一边,哈桑和他的养父阿里在受到阿米尔的栽赃陷害后回到故里,在那哈桑也顺利长大并娶妻生子,后来在阿米尔父亲的朋友拉辛汗的请求下,回到他出生地,阿米尔的房子帮忙经营,但却为了保护阿尔米的房子夫妻双双被塔利班打死,留一个孤儿索拉博在恤孤院。
可没想到的是,索拉博在成为孤儿后被卖给了当年伤害哈桑的那个人——阿塞夫,并受到了同样的伤害。时隔20年后,阿米尔在看望重病中的拉辛汗时,知晓了一个他从不敢相信的秘密:哈桑,其实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经过拉辛汗的劝说,阿米尔踏上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要赎罪。他要重回喀布尔,重新鼓起勇气去追逐那只他人格中的风筝,为他自己,也为了他的父亲,去赎罪。为此,他和阿塞夫决斗,负伤奔逃,在大使馆为他的侄子索拉博寻找移民的出路。
然而,事与愿违,索拉博的移民之路阻碍重重。当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遭到破灭时,这个孩子终于在心灰意冷中选择了自杀。虽然被及时获救并顺利赢得了移民却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直到在文章的最后当阿米尔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放飞那个风筝的时候,他才打开了心扉,露出了一丝纯真的笑容。而阿米尔,在割断对手的线后,主动提出为索拉博追风筝的那一刻,他终于治愈了他的心病,他也终于得到了他生命的风筝,成为一个健全完整的自我。
合上书后,我在想,这风筝在通篇文章中意味着什么?它好像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完全是。又或许,它只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无论它最终意味着什么,只要你心中存在过那么一个风筝,就请勇敢地去追。别担心来不来得及。
出发,才能到达。
——后记
如果,我愿意为你追一次风筝,你是否能得到痊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