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家里有病人的时候总是会让人更多的去思考死亡这件事情。死亡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个禁忌的话题,孔子说的:“未知死,焉知生”“敬鬼神而远之”,在其他文化中被重视的死亡问题就这样被神秘的隐藏在沉沉的黑暗之中。在求学的那段时间里,我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死亡这个问题,感觉那个问题太遥远,就好像我们永远都不会老去。
直到工作之后突然就接触了一个观念“向死而生”,要当做已经没有了明天,把自己每一份精力都投入到当下最有意义的事情。或许是因为我的阅历及理解水平的局限,刚开始的时候,这样的一个观念确实让自己对于生活更加的热情,可稍长一点就出现了很大的懒散。因为当下有意义的事情往往都是带有很大的应激性,而任何对未来负责的事情总是需要更多的积累和耐心,在当下表现不出什么意义。就好像学英语,坚持背个几天单词基本毫无作用,它的意义似乎都比不上看一个综艺节目带来的快乐,但是从长久来看,学会一门语言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还记得高中的班主任讲过一句话:人之初,性非本善亦非本恶,本懒惰也。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于人类来说,有意义的事情和其他任何动物都一样,只有两件:生存和繁衍。在那样物资匮乏的年代,完成这繁殖事情基本已经耗尽了人类一生所能获得的所有,我们甚至到现在也都还能观察到一些物种在交配之后就会失去。于是乎,在我们的基因的底层就写上了一句话:只要完成了繁殖这件事情就好了。到了近现代社会,社会资源的丰富程度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类繁衍的需求,但由于底层基因的作用,所以大多数人类还是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观念:只要完成某一件事情就好了。就好像我们的母亲,“只要孩子会自己走路就好了”“只要孩子上学就好了”“只要孩子上了大学就好了”“只要孩子结婚就好了”“只要孩子有个孩子就好了”......她一辈子都在追求一个终点,然而从来都没有一个终点。与我母亲这样想法形成一个对比就是我父亲的思考方式,他明确的提出在大学毕业之前,他们会无条件支持我,但是所有选择都需要与他们商量。大学毕业之后,正常情况下我需要自己承担自己的事情,除非提出请求不然不给予支持。所以正常情况下,我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事情。他说他从来没有想过我哪天能让他不操心的,只是我每个生活阶段所需要操心的内容不同,当然所需要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就这样的区别,在家中明显我父亲在面对我迟迟不成家这样的事情就显得淡定很多。
我想可以把我母亲的思维叫做终点式的思维,把我父亲的思维叫做里程碑式的思维。而这两种思维也同样影响着我的工作生涯,交织在一起,起起伏伏。
二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通过全选一整页一整页的招聘信息,网投简历投出来的,没有任何的目标及目的性,仅仅就选定了专业方向和工作地点。开始上班后心态也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的目标,如果非要有一个目的的话,那就是在活下去的前提下,尽量多学点东西。我没有想过要在那家公司要做多久,我也没有想过我要什么时候拿多少工资达到什么职位,我的工作里没有什么终点,我那时只是给自己一个个里程碑,比如什么时候能背下所有产品的性能特性然后能开始进行实验操作;什么时候能熟练操作各种仪器然后能开始独立处理客诉。可能真的是因为自己太明白自己的弱小,所以疯狂的吸取各种养分好技能,成功是什么我不知道,我只需要成长,不断的成长。这种里程碑式的思维下,我去做了别人都不愿意做的那些最苦最累的活,我也创造了新员工最快外独自出处理客诉的纪录。可惜好景不长,因为不适应长期出差的工作节奏,我开始特别想家,那时候心里总觉得要是能回家就好了,似乎只要我能跳槽回到家附近工作,那所有关于未来,关于生活的焦虑都能迎刃而解。于是在这样终点式思维的煎熬下,我辞掉了第一份工作回到了家附近的城市上班。
三
可以预见的,这样终点式的思维下,我的第二份工作并没有让我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自身估值与自身价值的巨大差异。在面试的时候我发挥了自己大学时的演讲天赋,加上过硬的专业知识,很快我就被授予了厂长这样一个岗位。这是老板对于我的一个估值,他认为我有这样的能力去完成这样的一个任务。但是实际情况是,我的自身价值远达不到这样一个估值。因为自己的经验及能力不足,面对着山一样的日常管理事物,头脑混乱的我只能不断的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一整年的时间才休了三四天假,每天上班的时间保持在14个小时以上,在工作一年之后,身体再也抗不住,只能辞职。现在回想起那段经历,最大的收获就是:估值与价值之间巨大的差异会让一个人为了维系自己的估值而疲于奔命。因为生活中总是不会存在什么终点的,在人力资源这个市场中,一个人的估值是会不断的被更新,而且会根据一个人的价值上下波动。所以千万不要以终点式的思维去过分看中自己某个时期某份工作的估值,因为你不可能只经历一份工作。应该认清每一份工作都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我们终究会开始一段新的里程,前一段里程所有的估值都会成为泡影,而自身的价值才是伴随自己一生的属性。
在经历了第二份工作的摧残,加上一些家里的变故,我焦虑的陆续又换了四份工作,时间都只是三个月左右。就像有人说很多年轻人被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来得晚的话,快乐也没有那么痛快”给带得浮躁了。而我想我自己是被自己的经历给带进了坑里,总想要更快更多,没有了以前的专心与踏实,不是抱怨工资太低就是抱怨工作太无聊。好在我看书,好在我一直在看书,那段心情浮躁的时间里,生活被死死锚定在看书这件事的周边,没有太多的颓废和堕落。那时看的书从短篇小说,慢慢的变成了长篇小说,后来又变成了各类的专业书籍,自然科学与哲学。当静下心来读完了一本又一本的书之后,才赫然发现,工作不知不觉中走出了之前的阴霾,我开始了现在的这份工作。
四
这是我工作生涯中的第七份工作了,我还是经常嘴上挂着一句话:“怎样都行,给钱就好”。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我的调侃,金钱虽好,但成长才是永恒的刚需,谁知道我什么时候又要离开这里,去寻找新的自己呢?当然我也不再在意那些猎头打来的电话,虽然有的时候他们能开出很有诱惑力的薪水,但是那也仅仅是我的估值,最终确定我状态的还是我的价值,我很接受现在这样的一个工作学习模式,我不想为了一个虚无的估值打断我价值的进阶之路。当然要做到这一切,最关键的点就是耐心了,耐心是什么,耐心就是你毫无怀疑,百分之百的确信“努力一定会在将来获得回报”。
五
工作是什么?工作是出卖自己的时间去换取自己的生活所需资源。简而言之,工作就是在卖命。山里娃,命贱。但是我就想通过这样耐心的方式去关心自己的成长,关注自己的价值,去高攀那些生命里从未遇见过的高价。这就是我卖命的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