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论》卷30交际诗解6恭者礼本谦敬贤让守者信本精诚恒德
题文诗:
所谓恭者,其内不敢,傲于室家,外不敢慢,
于士大夫;见贱如贵,视少如长;其礼先入,
其言后出;恩意必答,礼敬必报;其睹贤人,
不居其上,与人推让;事处其劳,居从其陋,
位安其卑,养甘其薄.凡品不然,内慢易于,
妻子外轻,侮于知友;聪明不别,真伪心思,
不别善丑;其愚而喜,傲贤少而,好陵长也;
恩意不答,礼敬不报;睹贤不推,会同不让;
动欲择佚,居欲处安,养欲擅厚,位欲争尊;
见人谦让,因而嗤之,见人恭敬,因而傲之,
如是自谓,贤能智能.为行如此,难以称忠.
守者诚心:有度之士,情意精专,心思独睹,
其不驱于,险墟之俗,亦不惑于,众多之口;
聪明悬绝,秉心塞渊,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心坚金石,志轻四海,故守其心,而成其信.
凡器不然,内无持操,外无准仪;倾侧险诐,
求同于世,口无定论,不恒其德,二三其行.
秉操如此,难以称信.夫是四行,其轻如毛,
其重如山,君子以易,小人为难.孔子有曰:
仁远乎哉?我但欲仁,仁斯至矣.知德者鲜.
俗之偏党.自古而然,非乃今也.凡百君子,
竞于骄僭,贪乐慢傲,如贾一倍,以相高攀.
苟能富贵,虽积狡恶,争称誉之,终不见非;
苟处贫贱,恭谨远之,只为不肖,终不见是.
此俗化之,所以浸败,而礼义之,所以消衰.
【原文】
所谓恭者,内不敢傲于室家,外不敢慢于士大夫〔1〕;见贱如贵,视少如长;其礼先入,其言后出〔2〕;恩意无不答,礼敬无不报〔3〕;睹贤不居其上〔4〕,与人推让;事处其劳,居从其陋,〔5〕位安其卑,养甘其薄〔6〕。凡品则不然,内慢易于妻子〔7〕,外轻侮于知友〔8〕;聪明不别真伪,心思不别善丑;愚而喜傲贤,少而好陵长〔9〕;恩意不相答,礼敬不相报;睹贤不相推〔10〕,会同不能让〔11〕;动欲择其佚,居欲处其安,养欲擅其厚,位欲争其尊;见人谦让,因而嗤之〔12〕,见人恭敬,因而傲之,如是而自谓贤能智能。为行如此,难以称忠矣〔13〕。
【注释】
〔1〕“大”字疑衍。上云:“外蒙讥于士夫。”“士夫”与“室家”对。〔2〕逸周书官人解云:“其礼先人,其言后人。”〔3〕礼记曲礼云:“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4〕晏子春秋问上云:“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
(发现了有才德的人, 官位不应该在他的上面。)〔5〕旧作“德”。〔6〕淮南子泰族训云:“民交让,争处卑;委利,争受寡;力事,争就劳。”〔7〕“慢易”注见断讼篇。〔8〕说苑尊贤篇:‘田忌曰:“申孺为人,侮贤而轻不肖者。”’敬慎篇:‘舟绰曰:“轻侮人者义乎?”’〔9〕隐三年左传云:“少陵长。”〔10〕礼记儒行云:“推贤而进达之。”〔11〕管子八观篇云:“时无会同,丧蒸不聚,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注云:“乡里每时当有会同,所以结恩好也。”
(时无会同,丧蒸不聚,则齿长辑睦毋自生:译文:乡没有官吏,里不设学堂,不按时集会,丧葬祭袍人们也不相聚,禁令刑罚又不严格,尊贤敬长的和睦风尚,也就无从产生了)〔12〕广韵云:“嗤,笑也。”按说文云:“●●,戏笑貌。”“嗤”即“●”字。〔13〕“矣”字旧脱。○铎按:上文云:“恭者,礼之本也。”则依上下文例,当云“难以称礼矣”。今言“称忠”者,“忠”亦“礼”也。礼记礼器篇云:“忠信,礼之本也。”是其义。
【原文】
所谓守者,心也。有度之士〔1〕,情意精专,心思独睹〔2〕,不驱于险墟之俗〔3〕,不惑于众多之口〔4〕;聪明悬绝,秉心塞渊〔5〕,独立不惧,遯世无闷〔6〕,心坚金石〔7〕,志轻四海,故守其心而成其信。凡器则不然〔8〕,内无持操〔9〕,外无准仪〔10〕;倾侧险诐〔11〕,求同于世〔12〕,口无定论,不恒其德〔13〕,二三其行〔14〕。秉操如此,难以称信矣〔15〕。
【注释】
〔1〕○铎按:吕氏春秋有度篇:“贤主有度而听,故不过。”高诱注:“度,法也。”〔2〕史记邹阳传上梁孝王书云:“越挛拘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于昭旷之道。”〔3〕“墟”当作“巇”。楚辞九辨云:“何险巇之嫉妒兮。”七谏怨世云:“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王逸注:‘“险戏”犹“倾危”也。’文选广绝交论李善注引作“险巇”。〔4〕史记邹阳传上梁孝王书云:“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又云:“不夺于众多之口。”〔5〕诗定之方中。〔6〕易大过象词。〔7〕韩非子守道篇云:“怀金石之心。”后汉书王常传云:“心如金石。”大戴礼礼察篇云:“坚如金石。”〔8〕“器”当依上文作“品”。〔9〕淮南子人间训云:“内有一定之操。”汉书董仲舒传云:“所持操或誖缪。”〔10〕韩非子显学篇云:“行无常仪。”〔11〕荀子成相篇云:“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说文云:“憸,憸诐也。”经典通用“险”。毛诗卷耳序:“无险诐私谒之心”,释文:‘崔云:“险诐,不正也。”’汉书礼乐志:“贪饕险诐”,颜师古注:“言行险曰诐。”楚元王传刘向封事云:“坏散险诐之聚”,师古云:“险言曰诐。”翟方进传:“险诐阴贼”,师古云:“诐,佞也。”叙传:“赵敬险诐”,师古曰:“诐,辩也。一曰佞也。”按说文:“诐,辨论也。古文以为颇字。”王逸注楚辞离骚云:“颇,倾也。”九叹灵怀篇:“不从俗而诐行兮”,王注:‘“诐”犹“倾”也。’“险诐”与“倾侧”同意。字亦作“陂”,汉书景十三王传:“赵敬肃王彭祖险陂”,师古注:“陂,谓倾侧也。”〔12〕“世”旧作“心”。〔13〕易恒九三。〔14〕诗氓:“二三其德。”〔15〕“矣”字旧脱。
【原文】
夫是四行者,其轻如毛,其重如山〔1〕,君子以为易,小人以为难〔2〕。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仁斯至矣〔3〕。”又称“知德者鲜”〔4〕。俗之偏党〔5〕,自古而然〔6〕,非乃今也〔7〕。凡百君子,竞于骄僭,贪乐慢傲,如〔8〕贾一倍〔9〕,以相高〔10〕。苟能富贵,虽积狡恶,争称誉之〔11〕,终不见非;苟处贫贱,恭谨〔12〕,只为不肖,终不见是。此俗化之所以浸败,而礼义之所以消衰也。
【注释】
〔1〕诗烝民云:“德輶如毛。”楚策云:“国权轻如鸿毛,而积祸重于邱山。”○铎按:上引烝民诗发端,此遥应之。〔2〕山、难韵。〔3〕论语作“斯仁至矣”。后汉书列女传班昭女诫引与此同。〔4〕“■”论语作“鲜”。按■,俗“鲜”字,见广韵二十八狝,说文作“尟”。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15.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译文: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5〕书洪范云:“无偏无党。”〔6〕昭卅二年左传云:“自古以然。”〔7〕诗载芟云:“匪今斯今,振古如兹。”“乃今”见边议篇。〔8〕“消息于心”至此,旧错入德化篇。〔9〕“一”当作“三”,诗瞻卬云:“如贾三倍。”〔10〕脱一字。〔11〕史记吕不韦传云:“来往者皆称誉之。”〔12〕以上文例之,“恭谨”上脱二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