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读《围城》时我便沉浸于书中的故事。直至最近重读本书,我仍然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道路。
“我认为《管锥编》、《谈艺录》的作者是个好学深思的钟书,《槐聚诗存》的作者是个忧世伤生的钟书,《围城》的作者呢,就是个痴气的钟书”,杨绛先生如此评价。读《围城》,常常会忍俊不禁。“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这样毒舌又俏皮的语句,让书中的故事栩栩如生。我喜欢看书中方鸿渐的内心戏,一个多面的形象呈现在眼前,虽然我不曾与他谋面,我也觉得我与他是朋友了。《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被称为“新儒林外史”。故事发生在抗战初期,以方鸿渐回国展开,用巧妙的人情世故将人物联系到一起。乍读此书,我觉得这是本讲述爱情的小说。方鸿渐一生囿于谎言,他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归国时,他爱上了热情奔放的鲍小姐;之后,又与苏文纨暧昧不清;后来,在拜访苏文纨时,立马喜欢上了那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唐晓芙;最后,与有主张有心计的孙柔嘉结为夫妻,陷入婚姻这座围城中。而当我稍年长几岁,再读此书,我竟然看出爱情之外的其他道理来。
我们每个人心底里都是希望自己向上的,到了特定的人生阶段,对于人生大事便有了特定的感悟。如婚姻大事,书中有情欲之爱、门当户对、爱而不得、无路可退之情感。方鸿渐的最后选择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选择,在婚姻中没有情感,为了生活而生活,最终会被困在“婚姻之城”中。在这方面,我认为,小说中展现的是一种比较悲观的结局,是综合人性后做出的分析与反思。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选择了门当户对的婚姻未必就落得悲惨的结局,鸡毛蒜皮的小事等是每个人生活都避不开的。书中没有赋予方鸿渐解决问题大圆满的结局,方鸿渐在结局的那场梦慢慢延伸至我们生活的现实,在每个人几十年的生命长河中,我们总能从书中找到自己,不断探寻,在围城中我们究竟该如何自处。我认为,“围城”较为深层次的含义,是“自我之城”。对归属感和认同感盲目的追求,努力活成别人期许的模样,这才是人们心中最牢固、最难冲破的一座围城。方鸿渐出国留洋、归国工作、步入婚姻殿堂,在别人的眼中,他的日子按部就班,风平浪静,让人满意。而只有方鸿渐自己知道,在这一道道“按部就班”的关卡里,他已经陷入迷宫。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围城,我们受到环境的影响熏陶,或是别人的催促,很容易随波逐流,迷失自己。
我想《围城》这本书,没有准确的定义去评价它的中心思想,在不同人生阶段,所看所得是不同的。而它此时提醒着我,思考自己真正所追求的,要直视自己的内心,追寻大时代下的“小我”该如何自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