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
三十未立,四十仍惑——《夏洛特烦恼》和《港囧》

三十未立,四十仍惑——《夏洛特烦恼》和《港囧》

作者: TalkThree | 来源:发表于2015-10-09 02:07 被阅读100次

开始回忆年少往事是初老的表现。

青春片换着花样的热门意味着一个年代的人开始老了,起码他们的意识形态上开始老了。
如今社会的中流砥柱是70后80后,有像《夏洛特烦恼》里夏洛那样所谓的Loser,在人生的瓶颈处,虚荣着焦虑,中学同学相聚时伪装被刺破,索性穿越回去彻底虚伪一把,也被彻底刺破,梦醒时分,重新做人。
也有像《港囧》里徐来那样所谓的成功者,在人生的上升期,膨胀着也焦虑,被大学同学捧上了天,深怀执念要彻底追寻过去一把,仍旧被深深刺破,梦醒时分,重新做人。

《夏洛特烦恼》和《港囧》海报
更多的是普通人,他们也承受着来自家庭工作社会或多或少的压力,平静的生活中产生或轻或重的焦虑,同学会上不再是意气风发的畅想未来,而是有心无心的比较和追忆似水年华,忍不住去梦一场,YY也好,出轨也好,梦醒时分,可能重新做人,也可能物是人非。
两部电影还原初恋暗恋的美和涩,没有堕胎也没有鲜肉,借以夸张的想象和喜剧的形式,把记忆的歌曲和影像串烧,最后煲一锅鸡汤,让致青春类的电影仍然引起共鸣。至于谁的票房更高,不是电影本身能够决定;谁的口碑更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其实三四十岁的中年危机是不分xx后的,70后80后正在经历,60后过去了,90后也逃不掉。无论是Goodbye Mr. Loser,还是Lost in HongKong,都有共同的词源——Lose,可以是未抓住那个人的手,也可以是迷失在当下的花花世界,可以是错过的那个夏天,也可以是不甘失败的现实生活。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当然要呼吁人们及时回归家庭,这也是最简单的设定,但现实远比喜剧电影复杂残忍,《革命之路》里是消磨殆尽,消极而绝望,《美国丽人》里是彻底破碎,深刻而极端。90后可能听着半百的父母用戏谑的口气风轻云淡的描述那场已经平息的危机,也可能跟随着离异的某一方,或进入重组家庭,或就这样生活下去。
医疗的发展让退休推迟了,老年推迟了,教育的累积让实际的成年推迟了,文明进步带来的推迟与心理上的初老看似矛盾,其实是中年危机的一个根源。外部的推力与内在的发展无法平衡时,必然会产生危机感,而躲避危机是人的天性,青春期靠憧憬经济独立的未来,中年时试图回追一下青春。三十而立时未立,四十不惑时仍惑,无论最终结果怎样,还请脱下虚荣假面,好好过日子。

相关文章

  • 三十未立,四十仍惑——《夏洛特烦恼》和《港囧》

    开始回忆年少往事是初老的表现。 青春片换着花样的热门意味着一个年代的人开始老了,起码他们的意识形态上开始老了。如今...

  • 《三十未立,四十仍惑》

    风来风又去,欲雨雨还休。林间蝉响鸣,天上云卷舒。而立仍未立,不惑亦然惑。泯然众人里,回首已惘然。

  • 港囧和夏洛特烦恼

    都讲了一个男人经历了人生的不如意,最终找到幸福的故事。一个是求之不得,一个是失而复得。在患得患失中打转,最后找到初...

  • 2018-11-06

    时光蹉跎年华,回望毫无建树,惭愧之极,幸得身边有你们,总是给我包容与鼓励,三十未立,造就四十仍惑,愿下个十年能够知...

  • 我们的“夏洛”情结

    一部《夏洛特烦恼》,让我们笑到最后。 相比于《港囧》这种大明星,大制作,大宣传的电影而言,《夏洛特烦恼》几乎...

  • 梦里不知身是客

    《夏洛特烦恼》在《港囧》之后上映,于是很多朋友在看完《港囧》后大力推荐《夏》,还提及了里面有《人在旅途》这首歌。 ...

  • 旧梦的空虚,和新梦的开始

    看完《夏洛特烦恼》是在《港囧》之后,相比而言,更觉这几年卖青春的片子里,有记忆的没有,觉得好的唯有《夏洛特烦恼》,...

  • 惑不?

    子曰:四十不惑。从四十到五十,有十年的时间让你“不、惑、不、惑…”着,有无数的人因为三十未立,所以四十也不可能...

  • 让自己增值才是王道

    古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然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三十不立、四十仍惑的人大有人在。 举个自己的例子...

  • 孔子:三十立什么、四十惑什么、五十知什么?

    孔子:三十立什么、四十惑什么 三十立什么?四十惑什么?五十而知天命,知道了什么?六十耳顺,看透了什么?七十从心所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未立,四十仍惑——《夏洛特烦恼》和《港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yn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