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写的,里面就有这样的一段话: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先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在古代,那些想要发扬光大自己的品德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人,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族的人,要先修养自己的完整的生命(物质、精神共存);要想修养自己的完整的生命(物质、精神共存)的人,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的人,要先使自己的意志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志真诚的人,要先使自己有知识,而有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万物。反过来说就是:通过对万物的认识,才能有知识,有知识后,意志才能真诚;意志真诚后,内心才能端正;内心端正后,才能修养自己的完整的生命(物质、精神共存);自己的完整的生命(物质、精神共存)修养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家族管理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而孔子的理想就是天下太平。
里面也包含着递进关系,只有这样了,才能那样,只有那样了,才能这样,也就是说只有格物才能致知,只有致知才能诚意;只有诚意,才能正心;只有正心,才能修身,只有修身,才能齐家;只有齐家,才能治国;只有治国,才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这里面,有的是内在的,有的是外在的,我们就把内在的说为成己 ,外在的说为成人、成事。成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成人、成事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成人、成事、成就美好世界
所以说,这里的“大学”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学 ” ,不是清华、北大……这些大学,而是大人之学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