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之学”在四书五经之中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人想要修身修德必须端正自己的心理与思想从而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之道:关于人------精神之自由人格之独立责任之担当,也就是说清醒的自知,勇敢的选择,无悔的担当。当我们有机会进入大学之时是何等幸运应该更好的积累,与他人分享。
当我们步入社会之时才能更好的练习,但很多时候我们理解了一门学问一门学科但并不代表我们知道如何执行如何实施。
天地之学学而无止境没有有效的输出即便输入再多也无异于无用之论。所以说最好的大学之道便是一边源于持之以恒的学习之心一边源于不断的实践之中。
也就是说并不一定大学之道必须限定在大学校园之中而是能给自己塑造一个大学之道的环境之中和人文情怀之中素养中。才是正心修己治人帮助自己找到快乐的源泉。
经历是人生中最大的学问,犹如一场远方的旅行,无论是从视觉还是知觉的角度中我们所观察到不同的景观产生的美感以及文化等有截然不同的差异也有大致相同的构思。
虽然我们走过的风景过眼烟云但留下的感官以及触动心灵的事物便是我们无法抹掉的回忆….
而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无疑幸免的是大多数人都接受了高等教学!有导师为我们传授知识,为我们指引道路,这种灌输式的填鸭式的教学往往在实践中却无地可施。
而只有跳出局限不断的尝试不断地实践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所谓人生的意义无非是找到自我突破口然后为之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看似是一条完美无缺的规划,但在过程却千变万化想要活出自己的模样,在这个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多变多样的环境中实在太难!
一不小心你的无心之过的片面之词speak/movement/expression……将成为你重头再来的机会。人生的每一次人事物的相遇都是现场彩排,然而我们却不得不变得小心翼翼谨小慎微,但依然错误不断,因为小人之学的社会阅历太少。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小人之学”呢?
从字面理解15岁学前的基本功称为“小学”,而古人云:凡小学仪节如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皆为小学。而如今来说小人之学更多是与个人的社会阅历挂钩,其阅历也并非时间的长短而是与环境是否有污染与所接触的不同类型的人为设定界限。
Eg:人长时间处于一个简单没有污染的环境之中而且还能有位影响力的人物耳濡目染学而时习之,便称不上上过“小人之学”。
那么为什么我们读了几十年的书还要学“小人之学”呢?
这涉及到我们常说的读书无用论了,Eg:我们在学校里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拿到了很高的文凭但却不懂得人情世故,处世之道等。
步入社会仅凭现有的文凭和知识也供不起你的生存之道这便是读书无用论。所以说“小人之学”亦是社会之学也是谋生之学。
“大人之学”与“小人之学”是否是相对的概念呢?从字面理解是相斥的,但也不仅仅只是相对论的问题,而更多是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如何正确的学而习之。
故“大人之学”和“小人之学”是相辅相成的学术之道。缺少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失衡,这也正因为为什么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往往经历很曲折,因为在“大人和小人”之学中失去平衡。
深刻的人生哲学不是传授出来的而是经历和悟出之所以然。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赤子之心学而时习之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
人文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点赞关注手有余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