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合隼雄 主讲:李小萌
本书主要覆盖了孩子从出生到成人,带给父母的大多数难题,而主讲人李小萌说自己评价一本书的好坏,有几个简单的评判标准;①它让自己更焦虑了,还是让自己释怀了?让自己放下焦虑;
②它是过程导向还是结果导向?过程导向;
③它是把劲都使在孩子身上,还是更多的把劲使在父母身上;从父母身上找切入点;
而本书完美 契合了所有的评价标准。
㈠养育观:远离“标准病”,做个有个性的父母
标准病的危害:孩子会痛苦;家长会焦虑;
作者说:养育孩子,根本就不能按照指南来,好的养育,要依靠着孩子的个性,与其去寻找指南式的育儿方法,不如去发挥父母的个性并且跟孩子的个性去发生碰撞。
做为父母,我们有权力按照自己的风格去养育孩子。
我们做为父母,最基本的责任除了在生活起居上给予孩子照料,还要帮助学校对孩子独立的品质和能力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把它翻译给老师。如果家长与学校一样也是按照标准来养育孩子,那孩子真的太痛苦了。
孩子们在学校“挣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被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他们独有的优势没有被识别和激发出来;
养育孩子其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想要生活过得愉快的话,如果不享受一下孩子这件事,那可就亏大了。
不要一发生什么就说:都是妈妈不好。不要给自己归责,也不要自己添加焦虑。
养育孩子虽然没有标准答案,最好的父母并不是完美父母。
㈡阶段一 学前期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好好建立亲子关系
①形成充满信任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有被父母保护的感觉,在孩子不安时,能得到帮助);②形成为人父母的直觉(父母要信任自己,在养育孩子中摸索孩子的个性形成属于自己的养育风格,比寻找标准答案更重要);
㈢阶段二 小学期
小学时期,父母要守住悠然心境,其实就是佛系一点;
多夸夸(客观,智慧,真实的发现)孩子,从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越多,越有利干孩子提高自尊,成为敢于担当的人;
认同孩子的个性;要做孩子社会上压力的过滤器,而不是放大镜;
常见问题1:孩子不爱上学成绩不好,怎么办?
客观分析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没有功能上的问题,家庭环境平和,对孩子是接纳和鼓励我,没有一个孩子会是天然学渣;
常见问题2:孩子和同学发生冲突怎么办?
告诉孩子,在任何情况下我都是你的后盾,我支持你,并且让你看到解决危机的方法是什么。
㈣阶段三 青春期
青春期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生理上性的发育;
由于身体的变化让其产生巨大冲突但又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也控制不了,所以变成“保持沉默”。
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过程;
就是弄清楚自己的个性,特点,喜欢的人事物等;
要让孩子完成这一过渡,父母给予空间很重要。孩子有情绪时,不要针锋相对,要体谅他;父母必须要接受的事实:青春期的孩子是在对抗中独立的。
要尽量平等的去交流,重要的是拿出倾听对方说话的态度,真的听,同理心面对。啐啄同时,新生命才能诞生,孩子的成长唯有父母与孩子一起努力。
㈤阶段四 成年早期
父母要慢下来,对孩子多多用心去陪伴,见证,欣赏,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可以理解,养育孩子就是自性实现(荣格认为把心灵的全部内容包括自已终将死亡的现实一起接受,就叫自性实现)(人生前半段的目标叫自我实现,后半段要致力于自性实现,才能平衡)。
做为父母,我们要支持孩子的个性允许他有自己的选择,最好的父母,不是按照书本,标准要求来养育孩子,而是要以孩子为核心,顺应孩子。父母不是给孩子的人生锦上添花的,而是给孩子托底的,就是当孩子在人生的谷底时,依然有人会相信他,愿意帮他,站在他的同一战线,让他相信明天的太阳照样会升起,这一价温暖与生命底色,是父母可以给到孩子的。如果能做到这一层,才算得上是最好的父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