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绪很散乱,这些年来我像座被打碎的雕像,填充到生活的角角落落。这段时间我甚至没有办法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太散随了。不管了,希望现在看到的人少一些,我写得快一些,尽快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先完成再完美,先写。
我所拥有的是破碎的思绪,当初辞职,一是由于工作没前途,空耗无望,二是想要做点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可是真正不上班以后,我像是一只漂浮在大海上的叶片,起起伏伏,状态散漫,随波逐流。
周五,有个表妹咨询我们业内的一些情况,咨询书号,让帮忙给推荐出版社。周五,得知舅舅生病住院……去年今天发生了航行事故……前一年有山地马拉松……
……世界上每一天都有许许多多故事发生,空有许多感概,其实没有多大用处,应该做一点实事。
我想起曾经读过的关于猫的小说,猫武士,那是十年前了,通俗小说是帮人造梦,代入感,好看就行,不需要宏大的意义,精彩有趣,让人忘我地投入读进去,造梦的人很厉害。我想要重温这个梦,手机上很容易搜到这套小说,好方便。
我攒着许多旧物舍不得扔掉,大到孩子小时候骑过的车子,小到书籍衣物,都已经没用了,可我还是留着它们。这是病,得治。那天看到一个热搜,一位老教授过世后,孩子从国外回来匆匆办完丧事,卖到房子到国外,房子里的东西任凭买主处理,有老人的笔记,藏书等,一个人的一生啊,只有极其重要的人的遗物可以进到博物馆,一般人的东西只能作为废物处理。如果老教授有先见之明,可能会早早处理掉,也可能不会,老人多半恋着旧物。曾经有人给某位大V留言,说他的作品对自己影响很大,将来要买齐留给孩子。大V说,要留给孩子还是房产珠宝有用,我的作品对你有用,你要学以致用。
张爱玲在这点上就很酷,据说她房间里东西很少,书也是读过就还掉,处理掉,在生前,大部分东西都被她处理掉了,而且她生前独居,吃罐头食品,厨房只用来烧水。留下来的手稿都是有用的。
普通人太普通了,总想留下些什么,可留名留下家财万贯太难了,只好留下一屋子别人眼中的破烂……
年前我的硬盘坏掉了,现在想来上面真正有价值的也就是一些文档,那些影视剧之类的,占空间大,但基本到处都能看到。我的囤积癖啊。接下来要处理掉家中多余的东西,一点点来,重建自己的生活。
早起,只记得梦中梦到了猫,其他不记得了。
白发
洗漱,发现刘海处的白发清晰可见,染一染吧。我调好染发膏,涂抹在前额头顶处,等待20分钟后洗掉,这点时间坐下来写文。记得我十岁左右,就开始长白发,这些年来一直如此。那时白发多集中在我照镜子看不见的地方,我就忽略了,几年染一次。到如今,刘海处也有白发。虽然脸上还没有明显的皱纹,但白发却很扎眼。
十岁时发现白发,觉得与众不同,甚至有些好玩。到了十六七岁,因为头上的白发,生出些许自卑,红颜白发。到了二十多,来到大城市才发现,年纪轻轻有白头发的人不少,何况二十多岁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很多,前途茫然,顾不上想头发。倒是心心念念想要做近视激光手术,了解一番后也没有做。
如今,快四十岁了,有白头发不要太正常哦,也没有啥了。只是在刘海处太惹眼,稍微遮一遮,,自己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
《手术两百年》这部纪录片刚刚出来了的时候,我浮光掠影地看过。现在,又以一种心态再次看一遍。
医术起源于巫术,化学起源于炼金术,天文学起源于占星……以一种文化的心态去看这些就好。
昨天看到消息,沃尔玛超市大量关停。小学四五年级,上课外班时,曾经常去,他们的送货做的很好,每次买东西都不下五百。
为什么人人都觉得生活压力大?
人们觉得生活压力大,活的不容易。年轻人抱怨找不到工作,中年人面临失业,似乎只有体制内的才安稳,实际情况是刚进体制内的年轻人也是非常忙碌的,真正轻松一点的可能是年龄大的体制人,没有下岗失业的烦恼。有也是晋升方面的,和其他行业一比,约等于无。
觉得生活压力大,源于我们一些不切合适的想法。比如,希望工资一直涨,希望一直年轻,希望爱情永葆新鲜,希望能健健康康活到99,希望能有自己的事业等等
校长跟大家说,希望你们考上理学的学校,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如果校长跟大家说,希望在座的各位,都靠年纪第一,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年纪第一只有一个,哪怕有个并列的,也会在卷面等方面分出个第一,真正的第一只有一个。
后面的怎么办?
就像去年中考,真正不用焦虑的,也就是680分以上的和300分以下的,到了这个程度,真的一点都不焦虑。
而那些考670、660,650……的,他们的目标恰恰是要更好一点,可以够得着的,因为分数线是根据报考人数填报志愿录取后才统计出来的,所以填报志愿时,大家都比较焦虑。多一分都不想浪费,又怕滑档(填报的不合理,滑到下一层次学校)而各个学校了,也是火箭班,重点班,冲刺班,等等,名目繁多。在这个过程中,患得患失,憧憬,失望,家长和学生都被焦虑灼烧着,当然会觉得辛苦。哪像县城,就三所高中,根据成绩一目了然,哪来那么多的选择?
所以,有选择当然比没选择好,可三五种选择足以,要是几十上百种选择都放到你眼前,未必是一件好事。有人说,根据情况,真正选的也就是那几所,没错,可之前会看好多资料,了解许多可能性,也就是说得了解一圈才知道哪几个适合自己。
这有点像美女愁嫁,追她的人太多了,她得有个大致了解再精心挑选,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总是甲身材高大,乙家庭和睦一大家人其乐融融互帮互助,丙财力雄厚,丁学历过硬前途一片光明……一圈下来,总是没有办法把这些优势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所以挑挑拣拣,患得患失。
好在中考填报志愿还是有一个时间限制的,三天,过后填报系统就关闭了,没有人会因为犹豫而不填,而且学校也是确定的,不会说突然间又冒出个学校来。可找对象就难得多了,前面的不合适,总想着后面会遇到合适的,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