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疲惫感:如何让科学管理你的疲劳与压力
精神疲劳产生的原因其实有着其生物学上的机理。
由于人体供能最直接的是由ATP提供,即三磷酸腺苷提供。在脂类与糖类被人体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形式,葡萄糖进入血液(也就是血糖),被细胞吸收,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化学能被部分储存在ATP中。由于ATP是直接功能物质,人体ATP总量在0.2摩尔左右,而人体细胞每天的能量大概需要100-150摩尔。因此,每个ATP分子每天会循环500次以上。
工作时,ATP的进一步分解,从ATP到ADP到AMP到腺苷,腺苷浓度的大小影响了疲劳感的大小。
腺苷进一步影响食欲素,血清素,多巴胺;从而导致睡意、烦躁以及无力感。这也就是正常的疲劳状态:注意力下降,厌烦,焦虑,紧张,缺乏成就感,暴力倾向,瞌睡。
因此缓解疲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腺苷浓度——休息or睡眠。
人在疲劳时处理能力会降低,而这种降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被称为任务型切换耗散,另一个被称为任务型混淆耗散。又由于不同的认知任务调用了基本类似的脑区,从而对于处理能力,我们还面临这认知通道问题。在认识到这一点的基础上,我们在进行多线性任务处理过程中,就要注意避免多种占用同一脑区的事务,比如在打电话时发短信,就会导致效率下降,而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相互之间就不存在影响。
当然,腺苷浓度是可以通过外在手段进行调节,而日常生活中对于腺苷的调节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有些甚至会损伤脑神经导致不可逆转的实质性损害。几个典型的例子比如,毒品、咖啡。两者在机理上是一致的,通过阻滞作用并不会降低腺苷的浓度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腺苷只会持续上升,最终达到咖啡因无法阻滞的程度,咖啡因便失效了。进一步来看,毒品的效用相当于将咖啡因的阻滞效用放大几百倍,从而极易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人由于警觉也会产生压力,这里说的警觉主要取决于“历史”与“现代”因素。历史因素是短期的,包括危险以及入侵;现代因素是长期的,包括DDL,竞争,加班。警觉造成我们的压力感,会消除我们的一些生理和行为反应,持久的警觉造成的压力还会扰乱我们的认知能力,使得注意力集中困难 、心不在焉、常常担忧,难以执行复杂认知任务。对于警觉产生的压力,人们常常将这类压力归咎于自己不适应这份工作、不爱学习等等。错误的归因又造成应激性的对现在生活的反感,形成恶性循环的反馈。
疲劳导致的注意力下降。所谓注意力,是指在记忆的片段中,我们的思维流集中在我们所意识到了的事情上(注意力对象),而其他信息则被完全忘记了——即使当时有被你所感知到。
如果我们一味的在疲劳后继续坚持,注意力的下降不是线性是,而是降低地更快。因为这个时候疲劳不止影响我们的认知状态,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自主神经系统工作状态,我我们的心跳、体热、肠胃蠕动情况等都会因此偏离最佳状态,反过来恶化神经系统表现,进行恶性循环。
疲劳最终会导致崩溃,而崩溃的早期症状之一就是耗尽感。这个症状在1974年被定义,描述一种失去行事动机和情绪耗尽的状态。如果在这个状态下继续工作,用心工作导致更严重的疲劳,以及工作给他们的反馈与投入不匹配,进一步触发了耗尽感。似乎与亚当斯的理论有同样的理论渊源。
不过,在目前AI逐渐代替人类简单工作时,疲劳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状态,一般来说,没有疲劳感或者疲劳感较低的人大多是从事着教简单工作或是逍遥的人,然而从事复杂工作必定伴随着疲劳,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定理,无关乎个人激情的多少,因为每一个人的生理强度都有上限,激情并不会拓展这个上限,所以换句话说,所谓的“鸡血”“鸡汤文”都是无稽之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