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可以说是钱钟书先生一生的代表作,它所体现的进步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不仅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树立起作者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不可小视的地位。
夏志清先生也曾评价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围城高超的艺术造诣吸引众多学者进行探讨研究,并取得多方面的进展和突破。《围城》继承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宝贵传统,同时又有其独特的、崭新的创造。
《围城》的讽刺意味无所不在, 范围涉及社会、政治、时事等各个方面, 构成了作家特有的丰富博大的讽刺世界,钱钟书先生的嘲讽则是全方位的,几乎不放过任何人,任何事。钱钟书曾经评论过:“中国讽刺作家只是徘徊在人性的表层,从未深入探索人性的根本颓败。”
他也在《围城》的序言中谈到创作意图:想写现代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表明这种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人生处境的尴尬与窘迫,可以看出钱钟书先生确实付出了这种努力并取得了成就。
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围城》的讽刺既基于对中西文化冲突、动荡的时代背景,又是基于对人性的解剖。全文充分地体现了人性中的欺诈、虚荣、软弱、对环境的无奈,把当时知识分子的群相像画卷一样铺展开来。
《围城》撕破那些学历辉煌的人的虚伪面孔,全方位讽刺,几乎笑尽天下。辛辣犀利的笔锋、妙趣横生的笔法、独特精妙的比喻……散发着让人惊叹的讽刺时弊的文字力量,构筑了丰富博大的讽刺世界。就讽刺对象和讽刺意向而言,《围城》中的七十多位各类人物几乎没有一人不受嘲笑谴责,即使是善良纯粹的女孩唐晓芙也逃脱不了。
如果说,鲁迅着重挖掘愚弱的国民劣根性,张天翼最憎恨伪善和奴性,那钱钟书的探索挖掘则是全方位的, 从人物的外貌思想到谈吐、心理都难以幸免。读过《围城》的都知道这不是一部专注于中国社会政治的讽刺小说,关注的是人生的困境与存在的勇气,其聚焦点在于揭示人性的颓败。钱钟书那支横扫众生的锐笔不放过任何可以嘲笑的对象,嘲讽小孩,嘲讽时政,嘲讽书法,嘲讽月亮,嘲讽青蛙……讽刺无处不在。
在钱钟书的笔下,每一个人都化作一幅幅讽刺性极强的漫画,读者于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漫画式的幽默。作者用俏皮的笔法,描摹生动形象的人物剪影,讽刺型刻画,形神毕露,反映他们的性格与情感态度。如对沈太太的刻画,“她眼睛下两个黑袋,像圆壳行军热水瓶,想是储蓄着多情的热泪,嘴唇涂的浓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黯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谋杀案的线索。”让人觉得滑稽又厌恶至极。
又如在法国取得文学博士头衔的苏文纨,号称才貌双全,但她的得意之作竟是一首抄袭的德国民歌。小说中钱钟书使用了大量妙趣横生的比喻,《围城》所用的比喻大都新颖别致、隽永贴切,他不滥用陈词套语,能够把读者带到新的意境中去。
形容高松年深居高位,丑态尽露,而自己却洋洋得意、自我倾倒的情态时,用“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它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本来就有,并非地位高了的新标识”。作者具有非凡的艺术想象力,诸如此类的比喻,俯拾即是,绘声绘色地刻画人情物态,达到传神的艺术真实。
文中还利用不协调类比,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从嘲讽谐谑的角度出发,作者善于将貌似庄严高雅的对象与渺小、粗俗的事物,社会政治、军事与外交领域的大事与日常生活的琐屑之事相提并论,寄讽刺于这种庄与谐、雅与俗、大与小的不协调之中。
小说中虽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没有凶杀死亡的骇人场面,但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腻的观察和分析挖掘,来描绘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人与人的冲突,形成了大量的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影响比较深刻的是,李梅亭在赴三闾大学就职的路途上所表现出的吝啬心理。绘状心理,逼真如画。既不失幽默,又颇具讽刺色彩。
总之,钱钟书先生讽刺幽默艺术真的高超。
![](https://img.haomeiwen.com/i9458183/14613cd905a359a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