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联科/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5923/0625b55314dabf74.png)
二十年前,我在一所村学教书时认识了老刘。他是7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按他自己的话说,没考上大学,实属生不逢时。后来通过自学成了一名乡村医生。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子女的培养教育。
他的药铺就开在学校对面的农家小院里。两个孩子都在本小学就读,而且我就是他女儿的班主任。一来二去,竟成了朋友。
记得和他初次打交道,是在一次中期考试后的晚上,他带着醉意来学校找我,说看到女儿的成绩很高兴。从女儿优秀的成绩里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得好好感谢一下老师。我委实有点愧天怍人,说句心里话,我并没有感觉到为他的女儿有过额外的付出和照顾。
至于他女儿成绩有所提高,源于学校考试制度的改革。当时,我刚刚从中学调来这里当教导主任。在经历了两次月考后,我发现学校以往考试存在弊端:基于考试方便和所谓的公正,每逢考试,学校都要从省城邮购试卷,而省城试卷的命题和我们的教学方法、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每次考试下来,学生的成绩都不尽如人意。长期低迷的成绩,让老师恼心,学生灰心。失去了教学的兴趣,很难再有新的突破。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很糟糕。
我向校长提出建议:“试卷命题和我们的教学已经严重脱节,学生学的是枣儿,考的是核桃,成绩自然上不去。能否紧紧围绕授课内容自己命题,让学生先考出好的成绩来,让师生有了教学和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再求提升!”校长欣然答应。这才是他女儿成绩“提高”的正真原因。
酒后的老刘很兴奋。还讲了关于他儿子的故事。儿子刚入学时,他曾多次被老师叫到学校谈话。老师对孩子的结论是:智力有点问题!从此老刘陷入了深深的恐慌和郁闷。不得不让孩子在一年级留了一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5923/139164bff964177e.png)
平心而论,他的两个孩子智力虽不属拔尖的那种,但也绝不属于“智力问题”。为了两个孩子,老刘为此大费苦心。
在女儿读初中时,由于偏科严重,中考时数学成绩极不理想。自感孩子即使上了高中学习也将十分吃力,将来也未必就能考上大学。老刘斟酌再三,决定让女儿上职业中专,还要选择一个不学数学的专业。女儿天生喜欢音乐,就上了当地一所中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毕业后,参加了本市的上岗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邻县一所乡村中学聘为音乐教师,工作有了着落。
儿子小学毕业后,就托人转到了县城去就读中学。后来考上了高职医学专业。在儿子上学的那几年里,老刘专心研究了很长时间的就业资料。在儿子毕业的最后一年,他从网上购买了就业考试的课本资料,寄给了儿子,并嘱他认清形势,刻苦研学。儿子很听他的话,整整学了一年的考试资料,后来成功考取了正式工作岗位,去了一所乡镇卫生院上班了。
老刘是个实在人,从不好高骛远,也不随波逐流。基于两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他很务实地为他们规划了学业路线。他常常说:“咱们农民的娃娃,念书就图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碗饭吃甚好!”和一些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待在家里的大学生相比,老刘的做法堪称高明,让人佩服!
多年过去了,老刘已经在县城买了楼房,整日里领着孙子,闲时写写书法自得其乐,安享晚年。尽管素日很少和他联系,但明明想起他的做法,就佩服他的尽责和务实。他的确是一名称职而有远见的父亲。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75923/14aa8af97a5dd7f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