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330440/b3214eb1e37f104a.jpg)
——读《教师专业成长》有感
低头俯视走过的道路,抬头仰望理想的天空。我时常问自己,在这四十年人生里留下了什么痕迹,何曾留着些许朱自清大人在《匆匆》里感叹而出的“痕迹”?然四十年之人生匆匆而过,而二十余载教学其路亦漫漫,回首往事,不禁滴落几朵泪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书为镜可以识自我。读了刘良华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我就像是徜徉在浩瀚的大海里,在这里,兴趣浓厚、收获颇多……禁不住想多看几遍。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实在是太高,在一个小小的乡镇上,我所做的事情都有很多的瑕疵,就连我自己的这一关都过不了,更何况在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我就更没有了信心。站在讲台上二十余年,回首过往,这二十余年的道路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而今,我对自己的评价都是不合格的,更别说优秀了,学习得太少,实践得太少,反思得太少,付出的太少,想到的太少。
在刘良华老师所著的《教师专业成长》提到的十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因此进行了一一对照,惭愧地发现没有一项指标能在我的身上有所体现。美丽、智慧、幽默、耐心、创意……这些名词中都饱含了孜孜不倦的努力,不耻下问的学习,诲人不倦的坚持。
教师的成长来自哪里?读了刘良华老师的书籍后,我找到了答案。
第一、要学会学习。教师不仅仅是要交给学生一碗水,更要交给学生找到挖掘一口井的方法。要交给学生挖掘一口井的方法,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习,而且是不断地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不仅要学习业务知识,还要学习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让学生时常发现老师身上不断呈现出来的亮点、闪光点,为老师有新的知识而感到惊喜,为老师有新的创意而跃跃欲试。刘良华老师的书籍中就教师如何学习做了系统而详细的讲解。读刘良华老师的书籍,仿佛在置身于礼堂里,聆听他极富魅力的讲座,余音绕梁,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心田,让浑浊的心理得到洗涤,让凌乱的思绪得到清理。要说学习,我们都是知道的,不管大会小会,不管网络的还是现场的,会议精神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学习,端正态度,转变观念”,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时常在我们的耳畔萦绕,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但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要求我们坚持的事情,我们却往往做不到。要不就是事情多,要不就是家务多,总有千万条借口将学习置之度外。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还要要求学生做到,似乎也不太可能。
第二、要学会反思。我们学校也进行过反思评比,也严格规定老师们每期必须有多少次的反思记录,但仔细一看老师们的反思,包括我自己的,最多就只能叫教育教学随笔,我到现在也没有具体搞明白,反思应该从何而起,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去提验,去总结,怎样与教育教学理念相结合,从而将一些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育策略进行提炼,转化为一种具有借鉴性的东西。窦桂梅老师每日坚持写教学反思,写教育叙事,我真是佩服她超强的恒心与毅力,要说时间紧,我想作为特级教师和校长的她,肯定事情比我们多出了好多倍,她也是为人母亲,也同样要做家务,为什么她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而我们却做不到。我想这就是一个态度与意识的问题,还记得交给学生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总还是有的。”我们学校的校训也是“学习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我们作为教师的都做不到,这真是“师之惰也”,惭愧至极。
第三、要学会创新,将自己坚持了十年落后而陈旧的教育教学想法转变,将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改革,力争每一节课都呈现出新鲜的教学行为,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享受成长的快乐。不是有“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一说吗?教师的智慧,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一身。如果长期停留在起点,而不能想方设法前进,怎么能让课堂更精彩,怎么能让别人信任。
读了刘良华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再次让我深深地懂得了,人生是短暂的——犹如一缕春风,虽然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教育之路是漫长的,就像一条漫漫长河,所谓万涓成河,千芽满树,我们要让短暂的生命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留下亮丽的光彩。
教育之路虽然坎坷,但从来不会让人绝望,人生不要惧怕迷惑,更不应忧虑失败,因为路就在脚下,跌倒了站起来。人生处处是起点,之前十年,只不过意味着一段时间的终结,但这无疑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既然如此,何不淡忘那些辉煌也好、黯然也罢的记忆,迎着新的起点欣然迈进呢?所以,我不得不说:刘教授从教学实际出发,尤其是从当前教育形式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出发,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应成长和怎样成长的问题。
此书,犹如一股春风,吹散了心中阴霾,解开了心中许多困惑,无疑,它是一本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