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患关系紧张之后,学校也面对着和部分家长斗智斗勇的焦灼。我们对教育有太多的期许,现实的状态似乎不容乐观。反躬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师的责任是什么?好的教育是什么样子?
前两个问题,太专业,容易被固化,我想说说杨东平的观点:
好的教育,以最低标准来说,是一种善待学生的教育,是不以学生为敌的,是不用考试和作业压倒学生并使学生感到恐惧的。最高的标准应该是带着一种人文主义的价值和理想,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以自由为最高目标,是点燃、是照亮、是唤醒、是开悟,是一个得到的过程。
不以学生为敌,对我启发很大。仔细想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矛盾就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太很铁不成钢了,导致师生之间产生强烈的压迫感。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何况教育的对象大多还都是些不懂事的孩子。
至于自由嘛,应该很难吧。长大,就是一个自由被不断剥夺的过程,能做到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已经是很高的境界了。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更是难以实现,有多数家庭会允许孩子自己选着自己将来要走的路呢,这个目标太过理想了。
即便如此,我觉得杨东平老师的最高标准还是启发了我们,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多样化、个性化,应该多一些因势利导。要做好一件事情,真的太难了,何况是教育改革的问题。有一种说法值得参考:所有教育的问题,答案都在教育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