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全球最贵艺术家霍克尼:艺术能带走体内的绝望

全球最贵艺术家霍克尼:艺术能带走体内的绝望

作者: 祝羽捷 | 来源:发表于2018-11-16 21:10 被阅读7次

    贵,是脱颖而出或者得到大部分人肯定最直接的路径。

    文 | 祝羽捷

    “最贵在世艺术家”头衔就像是一支接力棒。

    2018年11月15日,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 专场中,大卫·霍克尼于 1972 年创作的《艺术家肖像》以 9030 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26亿)落槌,超过杰夫·昆斯 2013 年拍出的 5840 万美元成绩。

    ▲大卫·霍克尼《艺术家肖像(有两个人的泳池)》,1972年

    霍克尼在81岁这年,见证了自己成为最昂贵的在世艺术家,他是“活久见”的大赢家。

    不过我们都知道,最贵不意味着最好,特别是在缤纷的当代艺术世界,太多资本注水,很多艺术品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富豪们的跑车、珠宝一样,变成炫耀攀比的一部分,它们跟艺术无关,却跟财富、地位、虚荣唇齿相依。

    但不得不承认,很多艺术品是因为让大家对其惊人价格发出“哇”的惊叹,才能被人关注和讨论,我们无一人幸免。贵,是脱颖而出或者得到大部分人肯定最直接的路径。

    ▲大卫·霍克尼

    为什么霍克尼可以成为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家?我想从他的故乡开始追溯。

    故乡对一个人的影响,永远是最强烈最深远的,没有人可以回避出身。

    ▲大卫·霍克尼《萨尔茨纺织厂》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我旅行到了大艺术家的家乡约克郡,鬼使神差走进萨尔茨纺织厂(Salts Mill)。这里恰巧正在上演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个展《春天到来》。

    虽然这里曾经是一家纺织厂,却历史悠久,颇有来头,所在地萨尔泰尔小镇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地。

    萨尔茨纺织厂由维多利亚时期的提图斯·萨尔特爵士建造,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发现这里水质很干净,很适合用来做棉织品,与许多思想前锐的建筑师一起建造了这座别具一格、美轮美奂的意大利风格的羊毛纺织厂。

    这间纺织厂全部用当地的石头修建而成,极其厚实,于1853年正式营业,几百年来为了这个村庄提供了就业机会与经济收益。他还为工人们建造了供他们居住的房屋、学校、图书馆等一整座村庄。

    一走进美术馆,就可以看到霍克尼绘制的巨幅萨尔茨纺织厂全貌图。

    他很少画建筑,这幅作品里把周边的约克郡风景也画了进去,是霍克尼最大幅的绘画。

    萨尔茨纺织厂现在是霍克尼作品收藏最丰富的场馆之一,一楼有他作品的永久收藏。

    霍克尼出生在约克郡的布拉德福德,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阶级,他11岁就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一名画家,但家里请不起私人教师。学校里也只有成绩最差的班级才开设绘画课,他就故意考得很糟糕,留在差班。

    霍克尼16岁进入布拉德福德艺术学院学习绘画,掌握了欧洲传统写实绘画功底。可他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考进皇家学院后,离经叛道,厌倦英国的教条主义,最终也没有拿到学位。

    但霍克尼的成名之路却没有经历漫长的等待,23岁时与伙伴们参加“当代青年”画展,就获得了青年组的大奖,这些作品引发了英国波普艺术家的一场革命。

    比起很多艺术家,名气更早地降临在年轻的霍克尼身上,从此未曾淡去。

    在伦敦举办第一个个展,作品就全部售出,有了第一桶金的霍克尼,收拾好行李飞往纽约。

    刚到纽约,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染发剂的广告,“金发的人乐趣更多!”机灵的霍克尼也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了金色。

    ▲安迪·沃霍尔的宝丽来照片系列之“大卫·霍克尼”,1973年

    在纽约,安迪·沃霍尔一头白发,总戴着墨镜,而霍克尼一头金发,总戴着圆形眼睛,两个人都时髦、波普、幽默、能言,成为媒体的宠儿,并享受赞美。

    一个在美国生活了30年的艺术家告诉我,成功的艺术家热衷搬去加州,渴望出人头地的艺术家才风云际会在纽约。霍克尼很快就搬去美国阳光充足的加利福尼亚,在那里创作了最出名的《游泳池》系列。

    这些作品围绕阳光、海水和性,极尽享乐主义,如马蒂斯一样的浓艳色彩下,又有一丝厌倦、寂寞。

    ▲大卫·霍克尼《出尼克泳池的皮特》,布面油画,1966年

    ▲大卫·霍克尼《水花四溅》,布面油画,1967年

    霍克尼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加州,好莱坞名流们都以能邀请到他为座上宾而自豪。

    加州四季不分明,这倒是跟英格兰北部的状态相差甚远。英格兰老家的风光虽美,但大部分时间并不像霍克尼描绘得那么灿烂,更多的是灰色、压抑。

    纵观英国绘画史,没有几个人像他这样用色鲜艳,大胆轻狂,大部分的英国艺术家都有一种相似的气质——阴沉。

    ▲大卫·霍克尼《太平洋海岸公路与圣塔莫尼卡》,油彩画布,1990

    2005年,68岁的他搬回英格兰约克郡居住。

    我曾看过一个纪录片,拍摄了霍克尼在约克郡写生的过程。他像一位和蔼的长者,头顶鸭嘴帽,穿着一双直筒黑雨鞋,两腿插在泥泞的乡下小道,画布立在他的面前,他拿着笔刷自如地勾勒树木的线条,为草地、泥土、天空上色。

    画画整个过程,他下手很快,几乎没有犹豫“一张画如果花太多时间来画,考虑太多,就容易画过头。 ”

    累了就坐下,点上一支烟,他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那么悠闲自得,又像是赤诚的儿子,兜兜转转还是要回故里。

    与其说是寻求灵感,不如说用画笔把家乡好好爱了一遍,像在弥补当年叛逆少年对它的背弃。年少时迫不及待离开家乡的人,一旦回头爱起来,反而爱得更深沉。

    ▲大卫·霍克尼在泳池旁,1983年

    “坐拥旖旎的风光,沃德盖特(Woldgate)的春天处处都洋溢着活力与希望,犹如一处世外桃源;

    然而也正因如此,个别观光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没有注重保护环境,垃圾遍地乱扔。这种行径让人难以接受!

    我记得,沃德盖特夏季早上六点的阳光十分暖和、最惹人喜爱;然而行色匆匆的人们却未曾见之,着实遗憾!这也正是我选择用画作将之定格下来的缘由。”

    霍克尼阐述了自己对萨尔茨纺织厂展览的初衷,竟是出于对家乡的环境的庇护,目的单纯,完全没有大艺术家的故弄玄虚。如果听说有人用锯破坏一棵树,他会难过很久。

    霍克尼做什么仿佛都是对的,人们总是很接纳他的改变和任性。

    在艺术创作中,每一种新材料或者新形式的出现,都会引发争议,因为这样的艺术不够古典,还没有被学院论证。

    他总是在尝试,油画、拼贴、舞台设计、摄影、用宝丽来照片拼贴、复合材料、影像……扩展艺术的边界,不是谁都有的雄心。

    当霍克尼回到家乡,重新审视这里的四季时,决定毫无顾虑地使用苹果公司的最新产品iPad和iPhone作画,那时这种新玩意才出厂两个月,他已经77岁了,他说“不论用什么媒介,关键是你得顺其自然。”

    有两类伟大艺术家,一类像蒙德里安、罗斯科那样,一生都像位苦行僧,坚持验证一套理论,连自己的死亡都必须成为论据;

    另一类艺术家则像毕加索这样,大量尝试不同的形式,像老顽童一样,至死不休。

    霍克尼显然属于第二类,总在一沉不变的环境中,他就会觉得干渴,无论生活抑或是创作手段,都热爱着改变和尝试。

    “我需要兴奋,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够让我兴奋,我很快就会感到无聊。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以让我兴奋,哪怕是下雨的时候,雨水打落在水坑里的瞬间。”

    ▲大卫·霍克尼以iPad创作的作品

    当我在萨尔茨纺织厂,第一次见到霍克尼的40多幅iPad作品,就不再怀疑新媒体作画是否属于艺术,它们是时代的产物,它们承担着美。

    后来这些作品去了不同的地方,也于几年后出现在泰特美术馆的霍克尼回顾展上。可是在霍克尼家乡看到这些描绘的故里的作品,感触还是有些不同。

    在那次展览上,我发现有两个屏幕滚动展出一些小画,这些小画是霍克尼的朋友们提供的。

    原来霍克尼和朋友们在邮件来往中,常常用iPad回邮件的时候,顺便会画张小画送回去。甚至有时,他每天早上还没起床就拿起手机,用电触笔或者手指捕捉画面,抑或是窗外布里德灵顿的海上日出,抑或是室内摆放的花朵。

    每当他画完一幅画,都会直接用邮件发给二十几个朋友共享。天气好或他心情好的时候,朋友们会在早餐前就能收到好几幅他的原创画。真是一个性情中人!

    想想跟这样慷慨的艺术家做朋友多幸福,他的画作在市场上还总是稀缺的呢,我后来在伦敦看到很多中国藏家来买他iPad画,一张三万英镑。

    ▲大卫·霍克尼《春至》,iPad绘画,2011年

    卢西安·弗洛伊德去世后,霍克尼成为英国国宝级的画家,很少有人不谈论他。

    无论学术界如何评价,只要有霍克尼作品的地方就会有人群攒动。萨尔茨厂存有霍克尼的手稿和用过的工具,还担负着霍克尼的油画工作室的功能。

    ▲大卫·霍克尼的泳池手稿

    它保留着历史的信息,那些曾经让它辉煌的工业革命时代的机械、烟囱,如今成为小镇人民来此休闲的艺术空间。

    英格兰北部有众多小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1987年,乔纳森·西尔弗(Jonathan Silve)回到家乡买下萨尔茨纺织厂,花了十年的时间加以改造,成功拯救纺织厂免受遗弃,自己却罹患癌症去世。

    生前他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和霍克尼成为朋友,深受霍克尼的欣赏,霍克尼曾为他画过肖像。

    通过电话得知西尔弗买下纺织厂,并打算改建成美术馆,霍克尼跟他一样兴奋,像是完成两个人共同的梦想。

    纺织厂时异事殊,得益于乔纳森·和霍克尼的努力,却让一个原本平凡的萨尔泰尔村生机勃勃。

    霍克尼说过,他们知道这里比起伦敦来说是个偏远的小镇,也许人们对这里并不感兴趣,但是当他们来过,就一定会带着美好的印象离开。

    看着霍克尼绘制的萨尔茨纺织厂,我想到了另外一位画了大量工厂形象的英国画家劳瑞L.S. Lowry,他的作品里总是青灰色的调子,人们失去性格为生计奔波,他自己的一生也很坎坷,晚年作品被认可却拒绝拒绝了许多的荣誉,甚至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拒绝接受爵位的人。

    相比阴沉孤独的劳瑞,霍克尼的人生仿佛浸满了阳光,不过对于他们来说,无论哪种境遇,也许只有创作本身才是自己的,艺术能带走体内的绝望,对抗生命的虚无。霍克尼看着自己的荣誉也要说“当你年纪大了,你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能和画画相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全球最贵艺术家霍克尼:艺术能带走体内的绝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jv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