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生育制度,江村经济是费孝通先生的三本非常具有社会学学术价值的书。这两天认真阅读了费老的乡土中国,不同于柏杨先生的嬉笑怒骂,本书比较客观地陈述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本源在哪里。既具有学术价值,语言又非常通俗易懂,适合普通读者阅读。整本书看完后,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生活中碰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因。
本书根据作者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每篇文章既可以独立学习,又可连接成一个整体。
为什么即使已经搬到城市里居住的老人,还是在能找到的任何巴掌大的地方都会种点什么。即便是种点小葱也要种的。费先生说,“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都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已经形成了很大惯性,一代一代遗传下来,有看到土地就想种的欲望。随着城市化进程,很多年轻人迁居至大城市。但有机会的话,仍想持有自己的农村户口(虽然现在好像取消了)。就是为了分得一点田地。潜意识里,觉得有了地就有了根基。地可以转换成其他价值。引申出来,这也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中国人执着的要有自己房子的原因。即使飘到更远的地方,想到自己还是有一个安定的居所,心里也会顿时有了安全感。当然可能有其他原因,但是内心里追求稳定也是原因之一。这就是乡土社会的一大特征——追求安稳,安土重迁。
另外书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费老提出的差序格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关于中国人不团结的谚语,实在太多了。“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等等。这些谚语都在说一个道理,我们中国人很难团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有的社会关系是以“我”为中心的所有私人关系上的总和。每个人都以自己为出发点,跟自己利益相关的才会关心。而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个人和团体的关系,亲子间个别的和私人的联系在这里被否定了。
前一段时间奇葩说关于马薇薇手撕姜思达事件。具体的实际情况,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肯定是不能知道了。但是马薇薇跟肖骁关系比较好,而邱晨和黄执中跟马薇薇的关系比较好。原本还是比较喜欢邱晨和黄执中的,但发生骂战时,他们火速站队的行为,确实有点让人不爽。正如有个网友说的,原本以为奇葩说是个团结的整体,虽然在场上辩论时会针锋相对,但它作为一个整体被大家所喜爱。但我们关系是以“我”为中心的组合。所以站队似乎难免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