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写于听完一场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讲座。
因为申请到大二下出国交换的原因,当我看到选修这门“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门课可以抵第四学期的毛概课程后,我选择克服种种“困难”(如每周写论文。。。期末交5000字以上论文之类的),来听这门课。
结果超乎我的想象。
首先,老师阵容相当强大,第一个上来直接是“长江学者”。经过一堂课的时间,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了老师有文化、有内涵、有底蕴的学者形象。
其次,许久没有见到不用PPT而是只用Word列出要表达的要点,然后全程依据自己所学来讲给我们听。
再者,老师说不久前这一课刚给一批我们父辈那样年纪的市级干部讲过。一问这次主要的受众是大一学生,还是比较担心有些会接受不了。这点我在正文中也可能会提到,老师用了很多实例来帮助我们理解其中含义。
还有就是,别看老师已经五六十了,但是新鲜的段子仍能熟练使用,英语也是一级棒,经常蹦出几个政治方面的单词,我们都听不懂。。。
下面进入正题
整节课的主要思路是很清晰的:从几个前提性的问题入手“什么是政治?”“什么是好的政治?”“民主和治理的关系”“国家治理视野”;之后来谈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和治理困境;人民民主的政治道路;民主集中制的政治制度。相互对比,互相印证,由抽象到具体,从世界其他代表性国家的政治制度,到我国的政治制度。
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在于,老师为我展开了一条新的思考路径:之前,常见的是对外媒对某一些问题向中国政府提出质疑,而我们的政府、社会制度也容易被贴上“专治、不民主”、“不自由”的标签。尤其是在国外旅游时,更有好多宣传中国负面形象的事情。虽然那个时候我也知道,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生活的中国,和国外宣传的完全不一样。也没有什么“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事情发生,只是简单地从心里驳斥他们一派胡言,但并没有思考过我们独有的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问题。
尽管很多政治理论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比较政治这样的研究方法也没有多少了解,但在老师的讲述中,我还是逐渐明白了一些。
老师说“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不是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而是官僚制度。”虽然这句话有些局限于他所研究的政治学领域,但是,老师同时给出了让人难以辩驳的理由,“中国古代发明的官僚体制,其意义在于有效的把人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可以运行下去的国家。中国古代在周朝就已经形成了官僚体制的雏形,到了秦汉就逐渐稳定下来。而西方呢?古希腊争论‘好政体’,但建国却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如何治理国家,还是另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亦是中华文明的基因。
什么样的政治是好的政治?其实很简单,有用的政治就是好的政治。
国家治理之间的比较,不是说比谁好的地方好,而是比谁面临的困难多,而谁又能更好的解决困难、度过困难。
谈及民主,不多不说自上个世纪以来的,不少国家的民主转型。老师对这些国家的转型结果进行研究,把它们分成四类:少数的成功者,多是东欧的一些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等,当然还有亚洲的韩国;国家的失败者,自改革后一蹶不振;长期动荡者,一如泰国、非洲等等;无效治理者,印度、孟加拉等等。
为什么这么多的国家不能成功转型?
我们先看一下被它们所效仿的西方政治的发展历程:法制3000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如果追溯到汉谟拉比法典那就更长——自由500年——大众民主100年,出现现在这样的全民公投表决的形式。
这些先发达后民主的西方国家,经历了几千年磨合的而衍生的民主,被经历过长期殖民、或者是长期经济落后的地区直接“借鉴学习”,造成的后果就是没有健全的法治的约束、没有经济的基础,而直接失去控制的民主。
例如印度。拿一个最受认可的数据评判人均GDP。中印各自建国之初,中国的GDP在印度之后,但总体差异不是特别大。到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GDP依旧在印度之后。到了今天呢?中国的GDP已经是印度的5倍左右。就这样西方还在推销印度那样的民主?否定中国的一党执政?
毛泽东曾经说过“大民主是用来吓唬敌人的,小民主才管用。”
远见卓识可见一斑。
还有一些关于党争民主的部分不能来得及写出,会待其他时间予以补充和其他的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