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逐步发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一、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前,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付出了一些代价,但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图7-2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经过百年国内外战争推残,国民经济千疮百孔,人民生活极度贫穷。1949-1952年,经过3年恢复重建,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3-1957年,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刘期,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同时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个时期,生产力得到了快发展,经济实现了全面增长,GDP年均增长率为9.7%,并且重新调整了生产布局,莫定了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基础。
1958-196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全面展开,虽然出现了脱离实际搞“大跃进”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失误,使经济增长受到了挫折但总的来看经济增长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GDP年均增长率达到7.1%。
1967-197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想盛行,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社会动乱,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冲击,GDP年均增长率降到5.但在经济建设的步伐并没有停止,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和三线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
总的来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1952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2%,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4%。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变交化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初步得到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