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湄青萍
01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网络上的新闻事件就如罗生门,反转又反转,真真假假、难以辨认。一些公众号的文章,无论有意或无意,也总是掺杂着编辑的主观色彩,让人入坠云雾,不知事情的真相为何面目。
但今天刷朋友圈,当“江歌”“刘鑫”相关的字眼屡屡跃入眼帘时,我还是忍不住点开了一个朋友转发的公众号文章。这篇文章题目是《江歌,你替刘鑫去死的100天,她买了新包包染了头发》。
看完文章,我又去微博看了新京报《局面》栏目对该事件的系列采访视频,了解了整件事情的经过——2016年11月3日,中国留日学生、年仅24岁的江歌,为了帮助闺蜜刘鑫摆脱前男友陈世锋的纠缠,被残忍杀害于自已寓所门前。刘鑫,则因为好友江歌的舍命相救活了下来。
如果事情发展到这里,我们看到的将是一个“中国好闺蜜”的故事。可以预见的是,这则新闻很快就会被如浪潮般汹涌的信息所淹没。因为互联网时代,从来都不缺新鲜刺激的事情。
但这件事情并没有就此终止,反而引发众多网友一浪高过一浪的怒声讨伐,为什么?
因为事发之后,那个被好友救下来的人,刘鑫,非但没有第一时间去积极面对好友的母亲,反而一直避而不见。非但没有尽自己所能去安慰她,反而狠狠伤害了一个母亲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她似乎还活得非常潇洒,高高兴兴得玩自拍、换微信头像,全然一副没事人的模样。
可是江歌的母亲呢?她呼喊着女儿的名字哭得撕心裂肺,始终不忍承认女儿已经离去的事实。采访的尾声,她对记者说:“她只是走丢了,她还会回来的。你不要让我认清现实,这对我太残忍了。每一次痛,都是女儿在想我。”
看到这里,几乎没有人不为此动容落泪。我们越是同情这位母亲,也就越是痛恨刘鑫: 这样的人是何等自私?!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我感到愤怒,但愤怒之后,内心又分明掠过一丝悲凉,继而是深深的恐惧……因为我发现,这件事其实是对所有人心灵的一种诘问。
假如你是江歌,是否甘愿为了朋友舍弃生命?(当然,没有人不害怕死亡。如果事发当时江歌能有所依凭,又怎能白白丧命。)
假如你是刘鑫,当知道门外的好友命悬一线,是否有勇气与她共同承受死亡的考验?事后,又是否敢面对自己丑陋的内心?
如果江歌代表的是人性的善,刘鑫代表的是人性的恶,你是江歌还是刘鑫呢?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人性本身到底是善还是恶?
02
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中外自古有之。
王阳明觉得人心就像一面镜子,原本都是明亮光洁的。但因为种种私欲,便使这镜子沾染了灰尘,日复一日,也就越发晦暗了。
刘鑫的私欲,也许就在于她在面对危险时的明哲保身,在于她怕牵连到自己,名誉受损,因而对好友的母亲避而不见,甚至恶语相向。
但王阳明会相信,她的本性是善良的,只不过被私欲蒙蔽了眼睛。只要静下来修心,本性就能回归生命最初纯真善良的样子。
当然,英国社会学者霍布斯,却会连连摇头道:人性为了保种图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呢?他的名著《利维坦》就是基于人性恶这一前提写就的。
在霍布斯看来,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彼此间的能力相差无几。既然如此,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人为了求生存,就必然会使出浑身解数让自已活下去,哪怕所用的手段并不那么光彩。在肚子咕咕叫的时候,光彩什么的,又怎么抵得上一块肉来得实在呢?
在我生活的乡村,早年间,但凡家里有兄弟两个的,就几乎没有不为家产而大打出手的。按照霍布斯的理论,因为穷,大家的眼睛就只能盯着那仅有的几亩田地。
可是君不见物资日益丰富的今天,公司机构里争名夺利的事情只增不减?君不见有个叫刘鑫的忘恩负义的家伙,别人为她付出了生命,她却恩将仇报?人性的善又在哪里?实在让人心灰意冷啊。
不,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江歌怎会收留好友,帮她挡住利刃呢?我们的父母,怎会从小喂吃喂喝,一把屎一把尿将我们拉扯长大,之后还要帮我们还房贷、带娃呢?这一切都是损己利人的事,为什么他们要做呢?
我想是因为爱。爱,才是征服世界的终极利器。
在我们人类还是生活于原始森林的弱小生物时,我们其实就已经掌握了这个利器。
人类没有老虎锋利的牙齿和爪子,没有豹子风一般的奔跑速度,亦没有大象壮实的身体,然而我们的祖先却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并且一路攀爬到食物链的顶端。
正是因为人类群体擅于互助和沟通,懂得彼此间的默契合作,才有了今天的我们。
这么看来,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人性本善?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自私自利?
但我们好像还是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类的祖先智人之所以能统治地球,固然靠群体亲密无间的合作,但在对待其他人族时,他们也是丝毫没心软呀!
虽然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智人屠杀了世界各地的族群,但诸多考古证据都表明,在智人到来之后,其他人族便很快消亡了。
03
也许,人性并不是“善”或是“恶”这样一个简单的字眼可以概括的,它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我们既是江歌,也是刘鑫。很多时候,每个人身上既有江歌的善良仗义,也有刘鑫的阴暗丑陋。
可是,当我们头脑被情绪占据,就容易将人“面具化”,简单地把人划分为“好人”和“坏人”,认为好人就洁白无瑕,坏人就是彻底的人渣,一无是处。
我们之所以那么轻轻松松地在键盘上敲下对别人人性的宣判,不过是因为我们没有置身其中,不用直面生死抉择的人性拷问。
如果我们是当事人,面临生死一线,在逃避现实和直面真相之间选择时,未必比别人做得更好。
记得在《新约》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经济学家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并指着那女人对耶稣说:“先生,这女人是在犯奸淫的时候被抓到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过,对这样的女人要用石头打死,你是什么意见呢?”
熟悉这个故事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们给耶稣下的套。无论他说赞成或反对,都有一个坑在等着。若赞成,就违反了罗马法;若反对,则是公然纵容通奸。
耶稣面对这个两难境地,只是淡然地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这个女人。”
在基督教中,人有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洗脱的罪,称为“原罪”。所以,听到耶稣如此说,那些人只好悻悻地走了。
我无意为谁洗白,只想告诉自己:当生命中邂逅他人的善意,不要视之理所当然;当与恶正面交锋,也不要轻易做那个扔石头的人。
因为比起扔石头,点亮心中的善良之灯也许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