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改变,使你永远年轻||听李蕾讲《在路上》05

改变,使你永远年轻||听李蕾讲《在路上》05

作者: 三平999 | 来源:发表于2023-06-01 14:19 被阅读0次

“我”无法忍受平静安稳的生活,所以我主动去找迪安,我们再次上路,开始“我”的第三次旅行。

在路上

随着在路上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初旅行的那种快乐也在逐渐消退。

“我“对旅行的形容词由“最快乐”转变成了“愚蠢” “无聊”,就是这种反复厌倦,反复出发,让“我”开始怀疑怀疑旅行的意义。

当“我”驾车同人们告别,望着他们在平原上逐渐朝后退去,成为远方的小黑点时,“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世界,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是别离。但是,我们向前探身,准备迎接天际的下一次冒险。”

这时,“我”心中的困惑出现了。这世界太大了,人这么渺小,我们所做的这些事儿到底有意义吗?为什么我们会反复地干同一件事儿,依然找不到结果?

这些思考很重要,在思考之后,“我们”没有答案,就是继续上路。

“我”和迪安最终三次横穿美国,第四次到达墨西哥。

在墨西哥,“我”得了痢疾,发高烧,迪安抛下了“我”,让“我”一个人在那儿烧了十二个小时。他非要回去不可。“我”有所好转后,觉得迪安是个混蛋,不过那个时候我不得不理解他的生活无可救药的复杂性,他也不得不抛下病中的我去应对他的两个妻子和烦恼。

“我”和迪安的最后一趟旅程,就以迪安的抛弃而告终。

“我”最后一次见到迪安,那是相当奇特而且悲哀的一次会面。此时的迪安,结过三次婚,离了两次,他终于安顿下来,不再是年轻时那个说走就走的浑身散发着能量的年轻人了。

为了来纽约见“我”,迪安搭了五天五夜的火车,而“我”为了去市中心听一场音乐会,都无法让迪安搭一次顺风车。在音乐会上,从头到尾我根本没有兴趣,只想着迪安,揣摩着他是怎么回到列车上,在那片凄凉的土地上行驶三千英里。“我”不明白他除了看看我之外,究竟为什么要来。

“于是在美国太阳下了山,我坐在河边破旧的码头上,望着新泽西上空的长天,心里琢磨那片一直绵延到西海岸的广袤的原始土地,那条没完没了的路,一切怀有梦想的人们。我知道这时候的衣阿华州允许孩子哭喊的地方,一定有孩子在哭喊,我知道今夜可以看到许多星星,你知不知道大熊星座就是上帝?今夜金星一定低垂,在祝福大地的黑夜完全降临之前,把它的闪闪光点洒落在草原上,使所有的河流变得暗淡,笼罩了山峰,掩盖了海岸,除了衰老之外,谁都不知道谁的遭遇。”

这段话饱含感情,也许我们不知道他究竟在写什么,但会被这种美打动,也会被里面的情绪所触发。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迪安。

公路之旅是渴望自由的象征,《在路上》这本书写的是渴望。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渴望,如果它没有被实现,那就一定是渴的,这种渴无法压抑,它折磨你,让一个人不安,不被理解,和别人不一样。但同时,它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催着一个人去改变,去释放自己。

正如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找不到生命的方向,似乎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就是没有出路。

年轻人的冲动,年轻人的梦想,年轻人身上不屈服的那个劲儿,应该朝哪里去?他们对眼下的生活有不满,对未来有迷茫,有些人选择了躺平;而有些人在苦苦挣扎,他们不愿意苟且,他们不想躺平,那怎么办呢?

就是上路,在路上。

“我”把公路之旅看作是自由,谁能够抵抗自由的诱惑呢?尤其在那么年轻的时刻,在路上其实也是掌控自己人生的表现。

“我”终于可以摆脱那些让我不舒服的东西,摆脱父母,摆脱长辈说的那些道理,“我”可以顺着自己的心愿随时出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一直在路上,但是远方有没有诗和自由呢?换个地方生活,就真的会与众不同吗?

看看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我”十九岁时,断定自己不需要念完大学,因为“我”有自己的思想,“我”要做冒险家和孤独的旅行人。

“我”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想要去流浪,想要撕一个口子冲出去,想要被看见、被承认。

“我”跟父母描绘自己的蓝图:“不管是二十一岁、三十岁、四十岁,还是更老,我都要用自己认为合适的风格和自己的语言,去描写我亲眼看见的东西,汇总成一部当代历史的记录,让后世看看,当今真实发生过的事和人们真实的想法。”

这段话很激动人心,“我”做到了。确实,后来他著名了,他的这本书影响很大,他成了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实际上,当年“我”的愿望实现的过程,很不顺利。

辍学之后,“我”加入过海军,做了水手,后来决定回家,要一心写作,逐渐认识了著名的诗人艾伦·金斯堡;还有卡萨迪,就是《在路上》书中最重要的迪安的原型。

和书中的迪安几乎完全一样,卡萨迪没有受过很高的教育,他的经历非常丰富。他的性格张扬,很有魅力。卡萨迪对文字惊人的敏感,他直言不讳,用词非常粗俗大胆,但是精准,他说一句什么话,总会让你印象深刻,就是汪洋恣肆,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

《在路上》这本书,语言很有野性,是不太常规的用词,它不装作温情,也不故作文雅;有一种特别痛快的感觉。在长达7年的公路之旅中,“我”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文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最后完成了这部当代历史记录。

“我”任凭一股气带着自己走,写得越快越好,写完以后不审查不修改,最大限度地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在路上》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传奇。

“我”打字非常快,而且那个时候的打字机是老式的,打完一页,需要重新去换一张纸,“我”很不耐烦,觉得文思受到了阻碍。

为了不要反复地放纸,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一气呵成,没有多余的事情干扰,“我”把12英尺长的纸粘在一起,左边留出空白,裁成能放进打字机里的尺寸,做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卷筒,就这样,二十多天的时间,一卷长达三十六米多的纸被用完了。

“我”把7年的公路之行,还有多年来在写作中那些频频闪现的小火花,一些探索、尝试、野心,都集中地爆发了出来,写成了《在路上》。

听完李蕾讲《在路上》这本书,我想到了在简书里的文友们,我们究竟来到简书里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想使自己改变”,能够走进简书,也是走“在路上”的一个风景点。

所以不断地改变,永远走在路上,不躺平,不安逸,我们会永远年轻。(完)

相关文章

  • 听李蕾讲鲁迅

    1.陈丹青先生说鲁迅先生的样子好看:长得非常五四,又非常中国,有非常摩登,他谁都不像,但他刚刚好就是鲁迅自己。这叫...

  • 听李蕾讲《关雎》有感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

  • 永远年轻,在路上

    所有线路时间换车出口都是宝宝查,我只跟着走就行,所以一般我火车上看书,他看风景。别人刻苦培训的时候他在游玩,不过我...

  • 在路上,永远年轻

    自从2018年初,这个18岁的小姑娘就一直在路上,为了学习,为了成长,这两个新年都没有好好过了,或者说,没...

  • 听李蕾讲《人间词话》二

    一、王国维最爱李煜和纳兰容若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听书感受:原来在李...

  • 听李蕾讲《人间词话》一

    一、《人间词话》的内容是什么? 人间词话,应该这样分开,叫“人间词”、“话”。什么叫做“人间词”,就是人间那些...

  • 你找到自己长处了吗?

    【课程】 《听李蕾说如何提升你的生活幸福感》 【题目】你找到自己长处了吗? 【字数】499 李蕾说,找到自己长处更...

  • 《道歉的力量》

    最近比较听樊登读书,发现版块的《早茶电台》,最初由阿森一个人讲,再到2020年李蕾的加入。李蕾是因为她参加了樊登读...

  • 《人间值得》读后感32

    这本书最初是听李蕾老师讲的,这是一本温暖的书,李蕾老师的声音是温暖的。温暖的书遇到温暖的声音,让一切变得更加温暖。...

  • 姐姐们

    最近喜欢听李蕾的节目,本来想继续听她讲米歇尔的故事,今天她却做了一些调整,讲"姐姐们"。姐姐们指的是年龄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改变,使你永远年轻||听李蕾讲《在路上》0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vu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