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之质,红尘至洁

作者: 虞西 | 来源:发表于2016-09-18 06:44 被阅读71次

细品一部《红楼梦》,除了颦儿的缠绵悱恻,怕是只有妙玉能给人一种灵魂上的沟通。

洋洋洒洒百万余字的旷世奇书,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排第六位的妙玉,前八十回里作者却只用了几千字来写她。于世人而言,妙玉独居拢翠庵,如秦可卿一般神秘。但是秦可卿的神秘,在于作者不断的修改,而妙玉的神秘,在于曹公不肯多言。

妙玉的判词里说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即便最后这金玉之质终陷淖泥,妙玉也是这大观园中最为洁净之人。

妙玉有洁癖,她的洁癖让人无法忍受,刘姥姥吃过茶的杯子,她便不肯再要,众人离开拢翠庵,宝玉戏言要人打水来洗地,可妙玉却很认真的赞同了。她拼尽一切来维持自己所居之地的洁净,也拼命想要维持灵魂的无瑕。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妙玉以“槛外人”自居,她不愿意卷入肮脏红尘。她读庄子,希望能够达到灵魂的至高点,但她却不曾意识到,无论如何,都逃不过这实实在在的红尘世俗。

正如她带发修行一样,无论道行再深,终究是抛却不掉满头青丝的。她在宝玉生日时送帖子给他,用自己吃茶的绿玉斗给宝玉斟茶,送红梅给宝玉。难道她真的在面对宝玉这般人物时一丝感情都没有吗?她会请黛玉和宝钗吃梯己茶,会在深夜给黛玉和湘云续诗,大约她也希望能和颦儿这样的人成为知己吧。

贾母与刘姥姥离开拢翠庵,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黛玉和湘云离开拢翠庵,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远去,方掩门进来。自认为远离世俗的妙玉,不也对红尘中的宝黛等人另眼相待吗?若说她真的超然世外,又如何能吟出“钟鸣拢翠寺,鸡唱稻香村”的诗句?

妙玉真的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她追求极端的洁净,一方面她又无法真正的从肮脏的世俗中脱身,无法放下一切红尘的执念,所以,她才会几近苛刻的要求自己干净。

曹公是极爱妙玉的,且不说风华绝代的秦可卿、用了如此多语言描写的王熙凤在十二钗册子里的顺序都在妙玉之后。整部《红楼梦》里名字里带“玉”字的,除了改为小红的红玉和从未出现的甄宝玉,贾府里就只有宝玉、黛玉、妙玉的名字里带“玉”字。曹公是极爱这个“玉”字的,两个最重要的主人公名字里都有“玉”。小红是因为重了宝玉,所以改掉了。那么妙玉呢?“妙玉”是她的法号,贾母王夫人都信佛,自然不会让她改。曹公极爱妙玉,自然也不会让她改。

这三个人不仅名字里都带一个“玉”字,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他三人都读庄子。庄子的思想在儒家的治国理念中自然是不被理解的,劝宝玉追名逐利的宝钗和湘云自然不会喜欢。师从妙玉的邢岫烟也不喜欢,她说妙玉是“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但是妙玉读,从邢岫烟的口中得知,“她常赞文章只有庄子的好,所以又自称畸人”。宝玉也读,和黛玉闹别扭之后还赌气续了一段《南华经》。黛玉也读,她在宝玉的续文后面批道“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读庄子的人怎会是世俗的人,他们的心境又怎是常人所能理解,一个“玉”字,一个庄子,无疑这三人是曹公最爱最用心之人,只是没有将妙玉与宝黛一样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因为太喜欢这个角色,所以不肯用太多的笔墨。

相关文章

  • 金玉之质,红尘至洁

    细品一部《红楼梦》,除了颦儿的缠绵悱恻,怕是只有妙玉能给人一种灵魂上的沟通。 洋洋洒洒百万余字的旷世奇书,在金陵十...

  • 器具质而洁

    器具质而洁 瓦瓮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 园蔬逾珍馐

  • 盛夏,遇见荷花

    它,冰清玉洁 它,亭亭净植 它,质本洁来还洁去 它,就是荷花 于是,有人赞叹: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 其为性...

  • 保持清醒

    牢记“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质朴的泥制餐具要比金玉做的更好,在非理性消费之际,一定能够清醒三分;理解了“国课早...

  •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朱子家训》之三

    原文: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释义: 对待自己的生活...

  •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逾珍馐。

    2020.2.21 每日一善,守护心灵。 朱子治家格言:“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意思是...

  • 【朱子治家格言读释08】攀比实乃画地为牢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白话):日常所用的器皿,只要实用清洁,哪怕瓷壶瓦罐,也不见得比不上金银玉石的...

  • 质洁

    柳丝榆荚,各自芳菲 百花峥嵘,岁月静好 皆强于虚有其表的美 我们已经进入审美疲劳的时代 后天塑造的美,满地可见 而...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

  • 浓缩的《石头记》——《红楼梦》前五回赏析(17)

    【正册判词之五】 画:一块美玉,落在污泥之中。 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赏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玉之质,红尘至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vw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