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4
因为用的电子书,没有注意到领读老师标注的页码,一次把全章读了。今天再细致重读一下第7章的第二部分《“三”的法则》
【书名】像ted一样演讲
【作者】卡迈恩.加洛
【阅读章节】第7 章(下)《“三”的法则》
【原文金句】
1、生命、自由和幸福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三个词。维基百科科由这三个词构成的词组是“历史上最巧妙、最具影响力的英语词组。”
2、一段视频是否能风靡取决于三个要素:名人参与、大众参与、出人意料。——凯文.阿洛卡
3、标题是你希望通过演讲传递给顾客最重要的信息。
【原文案例】
案例已在上一次作业中总结,这次主要重谈一下收获和感悟。
【今日读书感悟和收获】
如果早一点读到这本书,尤其是“三”的法则,我就能在侄子那里树立一个严谨的文化人的形象了。
年前有一天,刚上初一的侄子发微信问我:“姑姑,为什么好多书中的每一回标题都有三?”还列举了三打白骨精,三探无底洞,三借芭蕉扇,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

我回复他:“在中国文化中,三代表多。在道家文化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说不明白,就搜了一些关于三的文章发给他,让他自己看了。
如果早点读到,我就可以结合着给他讲讲“三”在西方文化中也是个重要的字。
在西方人的书中,“三”是个法则。尤其在限定时间的演讲中,领会“三”的法则,会有助于演讲内容更言简意赅、条理清晰。
尼尔.帕斯理查的博客涵盖很多领域,收集了“1000”个美妙时刻,但演讲时,他只讲了人生最美妙的三个秘决:态度、知觉和本真。
我们东方文化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学,而西方文明是科学。所以书中通过人脑的记忆特点做了分析,从科学角度讲“人脑的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只能同时记住三个信息时刻。”
三的法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会说事不过三,“威胁”孩子时会说:“我数三声啊。”意思是我数三声你不听,我可就不客气了啊。
我们的文学中有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有小孩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
西方有《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三项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文学领域有《三只小猪》、《三个火枪手》
TED的演讲中,“三”的法则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作者列举了很多知名人士的成功用“三”的法则演讲的例子。
可见“三”的法则应用范围之广。
做个人介绍时,可以介绍三点,即不少,又不啰嗦。
教训孩子,可以说我给你讲三点啊,一二三,即有条理,又能让孩子记住。讲多了,白费口舌。不是孩子诚心气家长,是有科学研究做依据,说多了,记不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