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了鲁迅的《社戏》,这篇文章在初中时就读过,当时就被文中鲁迅和小伙伴们坐船去看社戏的场景吸引了,这篇文章写的非常生动,是我很喜欢的一篇。
这篇文章被收入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鲁迅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冷色调的,但唯独社戏,感觉是暖色调的。主要写的是鲁迅在十一二岁在故乡鲁镇和小伙伴们坐夜船去看社戏的经历。
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段: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既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再说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边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
这次看的时候,更是惊叹鲁迅对景色,情景和心情的描写如此微妙,精确,生动。文字所描写的场景几乎把我带入到当时的情景,文章最后,鲁迅写到: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从社戏,我也看到鲁迅心中柔软的一面,看见他儿时淳朴又善良的乡间伙伴,看见优美的自然山水,看见他对故乡的景和人的浓浓的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