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折断羽翼的雏鹰
PS:溥仪的逃亡按照前文应该是1916年,也就是中华民国五年。这一年袁世凯的“称帝计划”有序进行,特此更正。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在英国老师庄士敦的影响下,逐渐不再愿意按照祖先的模式一板一眼地过日子。他现在有一种欲望,很强烈的欲望——出国留学。
隆裕太后自然不会允许皇帝如此“离经叛道”地胡来。而醇亲王载沣更是害怕溥仪一旦出宫被各色野心家利用,所以他们凑到一起,决心阻止这一麻烦。
恭亲王溥伟本打算近几日就收拾好行李出发去旅顺隐居的。因为大清帝国都已经灭亡了,他这个亡国贵族也不需要再接着待在北京了。而且——一直在袁世凯的眼皮底下过日子确实不好受,因为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开始,主张“杀袁”的年轻贵族里就属他闹得最厉害了!
溥伟知道袁世凯是个睚眦必报之人,所以一心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可是当他看到宫中太监前来传旨,说是“皇上要私自出宫”的时候,还是很震惊的。毕竟这是违反祖制的大事!因此他一边命令家里人继续收拾,一面赶赴宫中……
在养心殿里,溥仪召来他的两个亲兄弟——爱新觉罗·溥杰和爱新觉罗·溥任,对这二人说:“朕与庄师傅订下了一个‘出国留学’的计划。你们两人都是朕的兄弟,来往沟通就拜托你们了。”溥杰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他担忧地说:“可……皇上这是违背祖制行事啊。”
溥仪无奈地说:“朕知道!可是你们也都见了,袁世凯可是把行文发来,说是要征收三大殿。这说明啥?说明他袁世凯要在朕当年登基继位的太和殿搞他的登基大典!现在可以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因此必须想办法保命!”但是溥杰当场就跪下来了,他苦谏道:“臣弟知道万岁爷的苦。可是这祖制是万不可违背的!这个万一让太后娘娘知道了怎么办?!”
溥仪顿感溥杰“一语点醒梦中人”,他冷汗立马就下来了!因为他知道隆裕皇太后与孝钦显皇后朝夕相处十数年,别的本事没有,但是控制后宫的本事倒学了个十足十。所以溥仪理解了这一巨大麻烦之后哀求着说:“朕恳请两位皇弟想个主意瞒过这些王公遗老,免得节外生枝!拜托了……”
溥任稍微沉思了一会儿,就对溥仪说了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万岁爷不如效法宋徽宗访李师师的办法,如何?”溥仪立即感觉不妥!他对溥任说:“三弟哪里话!紫禁城可是比当年在开封那个宋朝宫城大得多了,而且地道挖起来费时费力,根本不可能啊!你也不看看养心殿到神武门之间到底有多长距离?!不可行。”
溥杰说:“地道确实不可行,但是这禁卫森严的紫禁城并不是铜墙铁壁。万岁爷有所不知:同治年间穆宗毅皇帝就可以随意潜出紫禁城去,到民间‘冶游’。当年恭王爷的嗣父爱新觉罗·载澂可是干这个事儿的行家里手。所以,您可以趁夜色出去。更何况禁卫军现在属于中华民国陆军部管辖,太后是管不看的。因此臣弟以为皇上可以趁着夜色潜出宫门去。”溥仪觉得这个比溥任说的那个“计划”好些,起码听上去靠谱点。
他看周围的太监宫女比较远,所以低声说:“你们两个现在就可以跪安。因为朕要你们把这一情况转达给庄师傅,切切不可走漏风声!”溥杰、溥任也低声道:“臣弟明白,臣弟告退。”
北京·英国驻华公使馆。
庄士敦正在焦急地等待着紫禁城方面的结果。经过全面协商,朱尔典已经同意了接纳溥仪前往英国留学并进行政治避难。朱尔典看他焦躁不安的样子,给他倒了一杯咖啡说:“(英语)我亲爱的约翰斯顿先生,你应该冷静下来。喝杯咖啡吧,现在这么焦急是无济于事的。”庄士敦白了他一眼,开口就说:“这个古老国家受的苦难太深了!尊敬的朱尔典公使,我很喜欢这个国家。而紫禁城里的那个十岁的孩子,我和他已经朝夕相处了整整四年!他不仅仅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忘年交。我不希望他有任何闪失……”
就在此时,管事的来报,说醇亲王府的二贝勒爱新觉罗·溥杰、三贝勒爱新觉罗·溥任求见。庄士敦知道这些清王朝遗留下来的官职意味着什么。所以他连声对朱尔典说:“肯定有情况!请公使先生让他们进来吧。”于是朱尔典立刻传令:有请!
溥杰、溥任两兄弟一进门就把宫中的情况大致说明白了。从他们断断续续的讲述中,老辣的庄士敦立刻看出了这里面蕴藏的危局!他暴跳如雷:“爱新觉罗家的这些混蛋贵族到底在想什么?!清王朝都倒台了,居然还在死守那一套传承了几百年的东西不变!”
朱尔典冷眼旁观,他示意管家去给愤怒中的约翰斯顿先生续杯咖啡。庄士敦河口咖啡,对溥杰兄弟说:“现在成败在此一举!我要你们不惜一切代价立刻入宫劝说陛下提早动身,迟则生变哪!”
溥杰、溥任二人还没明白状况,但是看到庄士敦少有的冷峻眼神就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所以他们连告辞都忘了,转身就走……朱尔典看着两个破落少年郎的背影喃喃自语:“(英语)愿上帝保佑他们吧……阿门!”
此时的袁世凯已经做了四年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了。此间,他利用银票和钢刀打击了不少的政治对手。尤其令国民愤慨的是袁世凯在这四年间把中国国民党的骨干宋教仁同志打死在上海火车站!这一明显的暗杀行为铸就了他暂时性的稳定。
袁世凯把孙文卸任时留下的那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运用合法手段给废了,另外颁行了一部《中华民国约法》。就这样,他袁蔚亭(袁世凯字蔚亭)做了新兴的中华民国的终身大总统!
此举不仅点燃了各地的舆论,也点燃了卸任四年却病不甘心将辛亥革命成果拱手让人的孙文先生。孙先生来到广东广州,组织起“中华民国广州革命政府”,并宣誓就任总理。同时他开始招兵买马积极准备北伐!为了拥有一支绝对忠于国民党的部队,他把自己一手缔造的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改编了下,学习苏联的模式建立了党部组织,也要搞“党指挥枪”那一套。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孙文先生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所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接受了苏联红军派来的军事顾问的帮助并与新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达成合作。因此,黄埔军校也就成立了。
校长是毕业于东京振武学堂并在中国国内的保定军校炮兵专业深造的蒋中正,政治部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人物之一——周恩来。
蒋中正字介石,生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月三十一日。祖籍是江苏宜兴,但是生于浙江奉化。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季,他前往日本振武学堂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之后,他归国带领一支先锋部队跟着自己的老朋友兼老长官陈其美参加光复浙江的战役。所以他在国民党内的威望是很高的。
而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是共产党员。他表字翔宇,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五日。他是天津南开学校的毕业生,才略非凡。而且他的演说极具煽动性,且留学欧洲,有很广的见闻。所以,他这个“政治部主任”选得名副其实。
可是袁世凯面对南方磨刀霍霍正在准备的“二次革命”,依然陶醉在他的“皇帝梦”里。北洋政府的爪牙四处进行破坏、暗杀、贿选和恐吓,意图促使袁世凯早日登基……毫不夸张地讲,北京城的乞丐和八大胡同的妓女都有自己的请愿团,还煞有其事地给袁世凯上书恳求他“上顺天意,下慰民心”早定大统!
而北洋政府自打把中华民国国歌改成文辞华美的《卿云歌》之后,又相继开始搞什么“尊孔”运动。各地到处都在祭祀孔庙、让老百姓成天背诵“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这类儒家思想里的糟粕宣扬等级观念。自此,他想干什么,中国人民都知道……因为这和中华民国成立时候的“共和”理想背道而驰得太远太远了。
没等溥仪的俩小兄弟回来报告,隆裕太后就传下“懿旨”:没有她和醇亲王载沣、恭亲王溥伟的联合手令,任何人不得放溥仪出宫门一步!
于是早已经划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的宫廷禁军开始行动了!他们背着步枪跑步前进,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把养心殿到神武门所有的要道全部卡住;同时那些溥仪的“小尾巴仪仗队”也成为了耳目。
溥仪默默等待着最好时机的到来,因为他要迫切地逃出祖先的囚笼!可问题在于联合手令一下,整个紫禁城如同铁桶一般……而溥仪并不知道已经有变,因为二王是秘密入宫的;同样,手令也是密令。
溥杰、溥任一到神武门门口,发现紫禁城里的气氛根本就不对!小哥俩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好,出事儿了!然而很不幸的是他们猜对了……
当溥仪好容易熬到七点的时候,禁卫军已经完成了卡口以及各方面的封锁任务。他开始骑着皇族哥们儿凑钱给买的自行车出发向神武门前进,却被一层又一层的岗哨拦截下来。
他拿出皇帝的派头和威风,总算是把车骑到了神武门前,然后喝令开门。但是神武门的守军不为所动,并且在城楼上端坐着隆裕太后和端康太妃。
“皇帝欲何往啊?”隆裕太后开口问道,“你到底想做什么?!”溥仪怒气冲冲地说:“朕欲往西方求取复夺江山之路!现在唯有学习英国方可恢复祖业!这个答案,不知太后可满意吗?”
隆裕太后尖声叫道:“如今已经是中华民国天下!海内乂安,四海太平!皇帝今番出宫,恐怕是受了那个庄士敦的蛊惑,想要挑衅祖制吧?!”溥仪却来了个出其不意。他听到隆裕太后的话之后反唇相讥,大声说道:“太后!这‘挑衅祖制’的罪名恐怕还得是您来背!朕登基的时候只有三岁,您却在朕六岁的时候亲手葬送了大清帝国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这个罪过可不轻啊……如今您的养子,朕!爱新觉罗·溥仪要去海外寻求复国之方,却遭到皇太后阻拦。朕试问您意欲何为?!”
端康太妃见隆裕接不上话,赶忙喝道:“左右亲军,与我拿下!自即日起没有太后娘娘懿旨,皇帝不得出养心殿半步!违者,送慎刑司!”于是那些饿狼一般的禁卫军士兵扑上前去,把溥仪羁押并带回养心殿软禁起来。
与此同时,在神武门外的汽车上苦等溥仪的庄士敦也预感到了事态不妙。所以他立刻下令返回英国公使馆并给清室内务府递交了辞呈,因为他知道这个事儿一出,那些王公大臣势必会下大力气排挤他!
禧恩看到庄士敦的辞呈之后,很爽快地批准了,并报呈隆裕太后。隆裕怒气未消,厉声说:“好!算他识相!哀家准他辞职,该给多少俸禄让内务府一次性给足就行。”端康太妃却表现出了谨慎,她小心翼翼地说:“太后,庄士敦是英国人。而且他还有官方背景,您难道真的愿意舍弃这个保镖吗?更何况如果失去了庄士敦,大清皇室与英国的联系可就中断了。要知道这年头洋人不好惹……”
隆裕太后猛然惊醒!她立刻想起来清室现在所面临的危机,所以立刻说:“给禧恩传旨,让他不要批准,试着挽留。还有告诉皇帝,他的洋师傅还能保住,但不许再有出宫的念头!”
但是禧恩可不是这么想的。庄士敦的辞呈一到,他就盖上了内务府衙门的官印。而且,禧恩连该给的俸禄全部给齐,一块大洋不少。
就在这场“皇帝出国”的闹剧落幕时,清室面临的危机降临了。因为北洋政府的国会在经历了各行各业乌烟瘴气的推戴之后,终于全票通过:
中华民国国会、参议院全票通过推举袁世凯为中华帝国大皇帝!
清室方面也不得不派出相当一部分王公遗老组成请愿团上街游行。他们摇旗呐喊,为中华帝国的成立鼓噪助威(尽管他们很不情愿),但是为了保命不得不如此。
溥仪该怎么应对呢?国家的局势又将向何处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