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21自我肯定
我前几天在总群里看到老师发的一句话:“有的人会不耐烦,是因为他没有培养起面对困难的耐性”。后面老师又附上两段话,没有面对困难的耐性背后是因为,在个体成长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允许和尊重,没有给孩子不断犯错尝试想办法的机会……由于这几天开始情绪处理框架新的训练方式,我发现自己儿时未被满足的需求和内心深处的信念是自己产生情绪的主因,儿子只不过是导火线,帮助我去踩到那个令我痛的点,让我有机会看到和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针对17号的案例,我询问了老师,经过梳理,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以及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更好的去面对孩子。
1.肯定自己是个心想事成的人。这几天我心里在想为什么会对儿子那么没有耐心,会觉得自己不耐烦,却不清楚原因,而这时恰恰看到群里老师发的一句话,正好满足我内心的需求,那是因为我自己小时候与父母及家人的互动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允许和尊重的原因。
2.肯定自己是个爱思考和觉察自己的人。在那一刻我突然认识到儿子性格急躁的原因是我对他过于严格,实质上是我看不到他的需求,当然也就做不到允许和尊重了,这也就让我真正的明白了儿子以前为什么总爱动手打人的原因。一方面是内心需求未被看见和满足,当我不能看到儿子的需求而只是看见他当时动手打人这一行为时,我会很愤怒,觉得莫名其妙,会打回儿子,这时儿子就特别的有攻击性,现在清楚了那是儿子在进行自我保护,记得刚学习一段时间那会,我也会问儿子:“为什么打妈妈”,儿子回答我:“想让你陪我玩儿”,可我又觉得儿子玩的游戏幼稚,陪一下就没有耐心了,另一方面是以前我对他长期压抑情绪的结果,儿子只不过是在释放被压抑的情绪,想引起父母的关注。
3.肯定自己是个能够看到儿子不安全感形成原因的人。17号我记录的案例是我和儿子之间经常会发生的,类似情况已发生过多次,我也意识到会给儿子带来不安全感,可总是在遇到问题时,会不自觉的那样做,(等儿子出门时,看到他不急不慢的样子,我会着急、不耐烦和无力,然后我会做出准备出门状,这时儿子会特急,并且会有情绪,可能会觉得有被遗弃感。
4.肯定自己是个从旧模式中被点醒的人。当老师帮我指出我对儿子说话时的心态和情绪时,我才意识到我说话的语气语调及肢体语言会给儿子造成负面的身心感受。(我和儿子说:“我在门口等你,你要快点,说好要出去的,你一点也不着急……”),我对儿子有要求,命令和不耐烦,让儿子感受到威胁和恐吓;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比如:还有五分钟就到我们约定出发的时间了,妈妈希望你快点,),这会让儿子觉得舒服,是一种温和的提醒。前一种表达,我是对儿子不允许和不接纳的心态,情绪上是急躁和不耐烦;后面的表达方式在心态上接纳儿子,情绪上较温和。被老师一语点中,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有机会从旧模式中走出来。
5.肯定自己是个敢于面对问题的人。17号的案例让我有着急、不耐烦和无力的感受,当我对自己进行梳理时,发现那是儿时未被看见和未被满足的需求导致的,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一个“认为自己不行”的信念,然而那时内心真正的需求是渴望家人帮助自己去尝试其他方法,并在过程中不断的给予我鼓励和肯定,让我有信心去面对和解决当下的问题。
6.肯定自己是个能够进一步的认识本质具足含义的人。当老师帮我梳理到后面,看到那是源于我对爱的渴望,渴望妈妈爱我,不要离开我,内心有一种担心和害怕,而实际上不管妈妈在哪里,她的爱始终都在那里,爱不会离去,而是自己心中想象出来的恐惧。当我们出生时父母就已经给予了我们足够的爱和力量,这份爱和力量足以保证我们在这个世界获得想要的幸福,我是本质具足的。
7.肯定自己是个想要通过训练成为一个更加接纳自己的人。对孩子的不允许和不接纳实质上是对自我的不接纳。我理解的不接纳是不愿意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因为真实的自己会让自己不满意,内心有恐惧。而现在我们的情绪处理框架新的训练方式正好可以帮助我去看到和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从而也就有了更好的了解和接纳我自己的机会,当我能够从内心深处接纳真实的自己时,会更加的有力量去面对自己的生活。
8.肯定自己是个可以更好的在生活中满足孩子需求的人。经老师梳理后,我觉得自己内心空间变大了,有一种喜悦感生出,当我能够看到自己儿时未被满足的需求会在潜意识里形成负面感受,而且又都被身体完整的记录下来时,很惊叹身体的神奇,同时也清晰了自己应该怎样去更好的调整自己的信念和面对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