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作为一名的团体险核保,每天在给不同的企业报价审核方案,分析理赔数据。见过太多太多的理赔案例数据,对于各个险种,并没有太深入的理解,真的只是机械的数据而已。
真正对保险有认知,还是源于自身。
有句话叫,发生在别身上叫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叫事故。
13年的时候,妈妈因为肾积水到广州来住院,前期门诊检查费用3000左右,住院接近10天,花了大概1万4。
说说家庭背景,老家是湖南的一个七八线的小农村,离市区下火车后还要坐2个小时乡村巴士的那种,不过现在附近有个高速路口交通要方便许多了。爸妈供我和哥哥读完大学后就,把老家的房子翻修,手上并无多少积蓄。
那时候的我,在广州工作两年多,工资到手大概五六千的样子,抛开租房子及吃喝基本生活,每个月大概有2000左右盈余。
妈妈住院的时候,是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爸妈年龄大了,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而也是这个时候,真正觉得自己要开始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了
医疗,交通,食宿等,前后2万,大约相当用户我那会七八个月的积蓄。确实心疼,但是为了妈妈的身体健康,该花。我妈也心疼钱,不敢放开治疗,我看到妈妈小心谨慎的样子,更心酸。
妈妈出院后,把资料拿回老家做新农合报销,由于异地就医,报销比例相对低,最终报销了约5000元,还不错。
那会我开始做两个事情,一个是努力工作争取提升收入;另外一个事情,开始研究起个人保险,这也是当时妈妈的主治医生提醒我的。
由于自己本身就是从业者,条款看起来很快。也咨询了一些人员,很快给我爸妈买了意外险。至于疾病险,很难选择。主要是在健康告知不容易通过。
(这里留一段写配置百万医疗,方案的核心,解决心中的痛点)
17年的时候,岳母因为有段时间反复胸闷心悸,而且有加剧的迹象,我们把她接到广州来,医院诊断心脏“室上性心动过速”,需要做个小手术。
咨询医生的同时,我和太太安慰岳母说,放宽心,我们还有保险,自己花不了多少钱,听医生的,让医生用有效最友好的方法。
同时,我也将检查报告先发给保险公司理赔同事看,在确定疾病不属于先天性疾病后,心理底气更足了。
仅3天时间,做了个小手术,账单金额3.3万。同样居民医保,省内异地报销就是方便,出院结账的时候变直接报销了1.5万,自己支付了1.7万。岳母有两份保险,一份百万医疗,一份普通的医疗保额5千,很快这两份保险最终理赔万,自己承担的只有5000元。
太太姐妹多,几家人分摊下来一家就是一千多,压力不大。
18年底,我爸意外弄伤手,右手食指骨折,打了钉子住院了半个月。最后结账1万3。从入院的时候我就告诉爸爸,不用担心费用的问题,基本可以保险公司承担。我是底气很足的,跟爸爸说了后,爸爸也不担心了。出院时结账约1万3,后面通过保险报销了约1.2万。
爸爸问我保险多少钱,我说反正报销的钱,够交六七年保费了。
给爸妈岳父岳母买保险,起初他们是不同意的。觉得浪费钱,再加上早些年保险行业的一些误解,不同意。幸好我自己是从业者,并且从保险公司产品部门出来,加上这些不用他们签字,于是乎就偷偷给他们买了。只是没想到,还真给用上了。现在四个大家长还真挺认可保险,甚至还成了我们身边的小助手,都给亲戚去普及一些保险知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