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469280/e37b77105dacf283.jpg)
春天的时候,在花盆里洒下了几粒赤小豆的种子。
本来只是抱着试种一下的心态,没有料到,它们不但发了芽,长叶,抽蔓,开花,现在已经有两米多高,还攀爬到屋顶了。
赤小豆的花和其他豆类的花一样,明黄色的花朵,亮丽夺目,且花瓣的构造特别,不是平常一眼就能看出的几块花瓣拼凑成的结构,总之,开得极美。
赤小豆全国各地均有生产,无毒,能入食,状如绿豆,但其皮红而命名。但赤小豆却不是红豆。红豆可当食物,赤小豆是可当食物也可当药物。
另有还一种红豆,就是唐代王维《相思》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里的红豆。
这里的红豆,又叫相思子,外形特征是半粒红半粒黑,有毒。虽然相思子冠以红豆之名,但却是万万不可与红豆混淆食用的。
说到相思子,虽然听得多,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就是植物鸡骨草的种子。
平时广东人喜欢就用晒干的鸡骨草来煲汤,配猪骨头,配猪瘦肉,甚至鸡脚都可以。当然,最好的是配猪横脷就是猪的胰脏了。这个汤清肝热,对经常熬夜的人很适合。
鸡骨草入药须除去荚果,去净根部泥土,将茎藤扎成束,晒至八成干后再晒足干,即成。
用新鲜的鸡骨草煲汤,那个味道比干的更甘甜,更好喝。不过,煮的时候要注意看看上面有没有种子。鸡骨草的种子有毒,一定要先去除掉。
再说回赤小豆。
关于赤小豆的食用除单味熬汤、煮粥食用外,还被古今用来制作多种药膳防病疗疾。其具有清热作用。
夏秋季热毒最盛,易使人生疮长痈,煮食赤豆汤就可以预防,也可以防治夏秋易发的腿肿、食欲不振、腹泻等。
唐代《食疗本草》里面就说赤小豆:“和鲤鱼煮烂食之,善治脚气及大腹水肿。”
在古人的眼里,赤小豆可是被神化了的豆豆。
立秋节令当天的传统有“啃秋”、“贴秋膘”、“咬秋”等习俗。“啃秋”指的是啃食西瓜,“贴秋膘”则是指在立秋这天吃肉进补。“咬秋”是用秋水食用小赤豆的风俗。咬秋“咬”的是赤小豆。
而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面朝西并以井水吞服,据说这样可以防止在接下来的秋天里犯痢疾。
《武林旧事》中就载有:“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
《千金月令》里也记载:“立秋日,取赤小豆,男女各吞七粒,令人终岁无病。”
所以,立秋,是得要沾一沾赤小豆的“神气”的。
用上老黄瓜一根、赤小豆一把,生姜几片,加上猪骨或鱼尾,熬上一个半小时,汤味清甜不寡淡,香甜可口,就是广东人在立秋里最妥贴的汤水。
值得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