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看见自已》
你最想摆脱的是过去,未来,还是他人的束缚,为什么?
我探讨的是:最想摆脱的是过去。因为成年人的生活中都有不如意,比如婚姻、孩子的学习、父母的健康、婆媳关系、同事朋友关系等等,最终击夸一个人的不是无法承担的坏结果,而是始终放不下的糟糕情绪。我们痛苦几分钟没有关系,但如果长时间地想着它不放,它就可能侵蚀人的心力。
仔细想想,令纠结、痛苦、不愉快的,并非多么不可挽回的大事,反而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我们之所以容易困在一人一事一局中,其实还是因为缺少一点智慧。其实乐观的人,并不是未经世事,而是即便身处泥沼地,万般不顺意,也能摆正心态,能扛的就扛,能容的则容,改变不了的就放下,有余地的就努力。当然这样的处世态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它需要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不断地在挫败中修行、修心,最后修炼出一个更加平和、开阔、完整的自己。
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通常一个因为掉了几块钱,就唠叨纠结半天;错过一站,就要影响一上午的心情;他们在乎的不是那几块钱,也不是浪费的几分钟,而是他们太过情绪化,所以才会跟自己较劲。
其实,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不称心的事。但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经历,让我们学会更好地沉淀、丰富和完善自己。过去的事,已成定局,未来的事,我们无法预测,唯有活在当下。我们会发现,没有什么人,是淡忘不了的,也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错了就错了,过了就过了,把握现在,即是永恒。学会放下,既不念过去,也不畏将来。学会放下,既是原谅别人,也是和自己和解。学会放下,既是承担和接受,也是重新开始,再次起步。有时我们不去计较,并不是因为不在乎,而是我们知道,前方路还很长,在沼泽地停留太久,会越陷越深,还不如及时抽身。毕竟人活着,是因为想要见到更值得珍惜的人,做到更值得追求的事,领略到更美的风景,而不是想要困在荆棘地,跟自己纠缠一辈子。毕竟人活着,何须苛求太多。身安心安,知足放下,便是快乐。超然的处世态度,就要在一朝一夕,去学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