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同和善社工合作举办的活动课程,林姐安排我每期按照所在月份为小朋友们讲授两个相关节气的基本知识。于是为了完整地了解节气的相关内容,掌握的知识点能更为全面,在微信读书上找了三本介绍二十四节气的书,每次上课前都会对着需要准备的节气,系统地翻阅并做好相关笔记。传统常识有时候好像一张曾经完整后来被我们打乱的拼图,每次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他们一块一块地拼回来。
安排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因为疫情和一些特殊原因,今年的工作做了巨大的调整,8月份以前的课程都没有参与。至于这些书,统统只看了后半本,于是最近决定将它们完整地看完。
这是看完的第一本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书籍。三本对比起来,可以看到在节气的主要内容上每本书都差不多,有些地方即使一字不差,也不会觉得奇怪,诸如每个节气的“三候”、所在的黄赤交角关系以及日地位置等内容,都是既定不变。怀疑可能都是直接百度复制粘贴。因此真正能够看出作者是否用心,内容优劣与否的,恰恰是根据节气引出的衍生内容。
《大美时节》衍生的主要方向放在了华夏的古典诗词上。传统文化之间可能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生活将他们杂糅在一起,而不同的排列组合都会拥有新韵味。
看作者简介,黄应娥在历史和古诗词上花过一点时间,因此也对书中的古诗词和历史故事不过我并不了解她,所以姑妄言之姑妄信之。
每一个节气的开头都以一首相关的诗引出下文。文章中间也必然有一首诗用来承上启下。对于古典诗词我一直保持着谦卑学习的态度,不过我个人并不太喜欢每次引用完古诗后再将它翻译出来。每个人对古诗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尤其是这种景致类的诗词,将它翻译出来实在多余,毕竟不是诗词解析类的书,倒不如给诗词留一点自我体会的意趣。因此我每次都直接跳过了翻译部分。
同时为了配合每一章的两首诗,都安排了相关的水墨插画。或许黄应娥的意思是大美时节不但有时节带来的自然之美,也有其引起的文人雅士的人文之美。自然万物、大好河山和墨客诗人相遇,所迸发出的艺术火花,往往流传千年依然经久不衰。绘画、诗句都是绝美的体裁。不过遗憾的是这些绘画作品都属于简笔水墨画,看起来有些随意,我也就一扫而过,没有化太多时间来欣赏。毕竟我本身并不懂画,没有相关分析和注解,我只能一脸蒙。
除却每章引用的诗歌外,在介绍过程中也引用了大量诗句,有些诗句还是稍显多余。单纯的将诗句堆砌在一起,除了空洞的华丽并不能使我对节气有更多的了解,或许只能在玩飞花令时多一些积累而已。倘若是为了了解节气的,诗句直接跳过也并不影响全书阅读。剥离了诗句,最后剩下的可能也并不剩什么亮点。
倘若出于对诗词的喜爱,那却值得好好诵读。可惜我是三分钟热度的人,少了少年时好学的冲动,不再会为了一句诗就花时间去找到全诗,仅仅只是将那一眼看上去很是惊艳的句子记录下来,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