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多数人都喜欢,因为谁也不喜欢失。得到总比失去好,得到好处比失去好处总是让人喜欢、快慰和兴奋,心里舒畅。失去好处总是使人失望、忧伤、烦恼、怄丧、悔怨和痛苦,心里不舒服。所以谁也不想失去什么,只是想得到什么。这是正常个体都具有的心理特点,没有什么不好。
个体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总是要对社会有所索取;同时还必须对社会有所贡献。希图得到东西并非都能够如愿以偿,甚至得到的往往还要失去。
任何个人和团体的得与失,都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
所谓得是指个人和团体对某种物质和精神的获取。得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满足个人和团体某种需要的结果。
所谓失是指个人和团体对某种物质或精神的丧弃。失包括丧失、损失和丢失,也包括付出、奉献与牺牲。
个人和团体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呢?无非是利益两个字。物质、精神与政治、经济利益。失去的也是这方面的利益,同得是截然相反的利益关系。
任何个人和团体都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得,也不可能毫无缘由地失。一个正常的个体都有一定的价值观,取舍因个体各自不同;各取所喜,各弃所恶,随其自便。
对个体利益贪得无厌的追求,最大限度地、不择手段地靠剥削、掠夺和欺骗来得到所需要的一切,而绝对不肯无代价地为他人失之分毫,是个体的思想极端自私的表现。
得是以失为代价的,失与得相伴而生,无所失便无所得,无所得便无所失。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失却缺点不足、错误劣迹,受大众和社会的喜爱欢迎,就是得。不义之得、不劳而获,必然蕴涵着道义上的失,必然会引起大众和社会的谴责和唾弃。
然而得与失,并不是完全由个体说了算。而是还要受到法律法规、社会道德和行规民俗等因素的制约,对个体的得失取舍有一定的影响。是一切都不要考虑,只取个体想要的;还是为了必勉对个体的不利影响,舍弃一些既得利益呢?这就是在得与失之间的诀择。
得与失不是等量交换的关系,应该是贡献大于索取。
得到的未必是珍宝,失去的不一定是糟粕。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各体所想不同,所需不同,所取亦不同。
利益虽好不常久,名誉无价世代传。慎重选择吧!
2019年5月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