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盛满了悲伤的容器,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轻轻一碰,悲伤就会从毛孔中溢出来,像电流一样传遍全身。眼泪止不住地流下,可又不敢嚎啕大哭,或者说早就不会嚎啕大哭了。无论是家人还是同事,不一定哪句话就触发了我的开关,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他们看出来,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向他们发脾气,反复告诫自己不要把悲伤的情绪转嫁给任何人,特别是家人和孩子。然后我沉默着转向卫生间,像演员般迅速地暂时地释放一下自己的情绪,再转身出门若无其事。
我知道我是太累了,压力太大。我不是明星,没有赚大钱,工作普通,家庭一般,长相、身材从无自信,甚至没什么野心。就想着,和别人差得不要太多就行了。可就是这样,我还是觉得自己在负重前行。工作早出晚归,虽然自己还不算懒惰,但总觉得毫无成效;即使略有效果时,也感到与自己的付出极不成正比。一边是想和多年并肩作战的同事尽量“不忘初心”地保持友好关系,一边却是不得不面对的竞争,偏偏输的几率好像总是我多一些。另一半的优点很多,缺点只有一个却“屡教不改”,这样更让人心生怨恨:你怎么就这么控制不了自己呢?有时候羡慕单身的朋友,觉得她们省却很多麻烦,觉得自己也可以效法一下,但却找不出什么能说服世人的解散家庭的合理理由,日子就这样在反复的烦闷愤怒无奈中胶着着。老人和自己住在一起帮忙带孩子,烦了累了免不了和自己发牢骚甚至是发脾气。而自己呢?只能是忍着。一方面怕把“后盾”气跑,最主要还是怕气坏,毕竟他们的健康是我脆弱的人生天平上最重的砝码之一。所以我选择“忍字头上一把刀”,不是斩乱麻的快刀,是永远不会让痛觉麻痹的钝刀。
我努力不让任何人任何事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我没有资格和实力“垮”。我几乎每天早晨都用惺忪疲惫的睡眼看着自己微笑一下,这是小时候从电视上学来的。我尽量让神经衰弱的自己在工作间隙能稍微闭目养神一下,虽然常常以失败告终,但我觉得从心理上在为自己的健康努力。虽然事实上的确运气和人气都不在我这,但我还是告诉自己要调整心态,千万别把事情都归因于“倒霉的命运”什么的,以免成为自己考心理学时作过的案例主人公。我曾经认为情绪上的问题可能也来自于日渐衰弱的健康状况,毕竟人到中年毛病增多,所以中药吃了一堆(中途放弃是因为没时间去大夫那排队抓药),甚至还咬牙请国外的同学代购一些保健药品什么的,但所有这些吃进肚里就像沉入大海般没有激起一丝波澜。每一个向我推荐商品的人问我“效果怎么样”时,我都觉得特别不好意思,觉得自己的身体没给人家争气,好像成心要砸人家招牌似的。我想给自己解压,却又觉得连这个时间也没有。单位的工作很多很繁琐,每天都忙的脚打后脑勺;偶尔有一天想走走跑跑放松一下,又怕查考勤的找不到自己,让自己的“全勤印象”前功尽弃。回到家更是没时间,老人看到我下班他们也就正式交班了;孩子一天没见妈妈,恨不得粘在身上;另一半?……没有原则问题,就是这样。
今天去妈妈那里翻出了一些老照片,想给孩子看看,也给自己看看。本来饶有兴致,看着看着却因发现了一条真相而泪流满面。原来,我从来都只是一只丑小鸭,我只是父母和孩子眼中的“白天鹅”,其实我从来没有“变身成功”,永远不会“翱翔天际”。可能这些年来虽然速度慢但还算跟上了一些人生活的步伐,让我忘记了自己当年的自卑与隐痛,忘记了一切都只是外在的掩饰罢了。当年的幼稚是写在脸上,现在的笨拙是藏进心里。这算不算走入社会后的进步?算吧。想通了这一点,好像反而轻松了许多。还好的一点就是我的性格还算爽利,只要随时找机会放松一下阀门,体内充的气体就不太可能把自己撑破。何况我也不能撑破,毕竟我是父母“最疼爱的女儿”,也是孩子“最亲爱的妈妈”,就算出家当姑子,也得给爸妈养老送终给孩子带大孩子以后再说。
本来我想给这个故事取一个悲伤的名字,但最终却选择了“喜剧之王”,以此来致敬我多年后读懂的悲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