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交餐费“的小游戏

“交餐费“的小游戏

作者: 刘帆_99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19:57 被阅读67次

    进入11月后,深秋上暖气前家里很冷,在家感觉哆哆嗦嗦的,猴同学每天早上起床都很磨叽很费劲。

    但有一天早上,他却突然一骨碌爬起来,迅速穿好衣服,说还要玩“游戏”,这是多么大的动力啊。看来头天晚和他玩的“收餐费”游戏,还意犹未尽。

    9月份猴同学成了一年级小豆包,学校提供早饭和午饭,其中早饭为自愿。刚开学没几天就要预收9月份的餐费。这是孩子们第一次交餐费,还是收现金,老师发通知要求每个孩子:

    --用信封把钱装好

    --尽量不用硬币且钱数正好不用找零

    --每一张纸币上都用铅笔写上名字以防丢失,第二天上交

    我们逐一照做,但是仍然没有把细节考虑周全、没有顾及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老师的工作量:我只是口头嘱咐猴同学并在信封上写了名字,却没有在信封上把写清楚明细、也没有给信封封口。谁想到孩子们还真的闹出了“幺蛾子”。

    第二天上午,老师在群里说,可爱的孩子们一进班就把信封、信封里的钱全掏出来堆在了老师的桌子上,于是完全分不清谁交了多少、谁要找零。看到老师发的图片,我真是哭笑不得。心想,要弄个餐费条才行,全部写清楚贴在信封上信封封口,这样才稳妥——脑海里还浮现出小时候看大人们发工资,拿回工资条和信封的画面,那时总是感觉很神奇、很羡慕。

    又想着万一自己不在家,下回需要猴爸或是爷爷奶奶弄,一定也得统一要求做到位,避免再次发生这种情况,如果能有现成的,他们就方便了。于是三下五除二,一张一版印6份、每份都有小字提醒的【餐费条】就做好了,打印一次,用半年,我心里踏实了。

    如需此版表格,请加猴儿妈wei-xin索取: millie_lf 

    看着印好的餐费条,突然想到,这是多么好玩的游戏啊!

    真实版“过家家”,包含了天数、钱数的清点、钱数面值组合的可能性、计算以及数和量的具象概念,还有流程优化思想。

    10月份开始,餐费由班委会的家长们帮忙代收,手机直接转了,非常方便,于是这个游戏一直没有玩。

    后来又突然想起来,决定还是要一起玩一下。因为这跟他的生活直接相关,自己有概念有参与感,他肯定会觉得超级有趣。


    我们的玩法

    【1】首先“念通知”。

    通知是通过微信群向家长们发送的,我摘录下来,整理了一下语言,打印了出来。

    内容如下:

    一年级的各位学生及家长:

    2018年11月份午餐应收22天,因10月26日未用餐,故少收一天,实收21天。

    15元 X 21天 = 315元

    请您于10月31日之前将饭费交给班主任,谢谢您的配合。

    短短三四行,有很多玄机,我问猴同学能不能看出来。

    根据通知,我们讨论了:

    1)应收、实收、造成差别的原因

    2)每个月上学的天数

    3)单个字“故”的含义

    4)预付费 VS 后付费的含义

    5)多退少补的含义:预收11月的费用,减去10月未用餐的费用

    6)从字面推测隐含的可能性

    通知里只提到“午餐”餐费,未提早餐,估计11月份学校不会恢复早餐供应(原本有早餐,后来有几个孩子得了手足口,学校暂停了早饭,有一段时间午饭也是以盒饭的形式在教室吃,后来才恢复去餐厅吃,但早饭迟迟没有恢复)

    从上方的黑体字上,有没有看出应用题的影子?深化理解,就在日常生活中

    2】然后是“清点游戏”:

    1)天数计算

    完全拆解直观化,用最慢的速度和最小的步骤深化他的理解——学校课堂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做拆解、分成最容易理解的小步骤和认知单元,家里恰恰需要补足这一点

    在日历上一天一天标出来,再一天一天点数,数出11月需要上学的天数是22天,减于出游的那天,得出21天。

    (22天的计算,也可以用30天,减去周末一共8天,但这种“逆向”的、台阶又高了一些的方法,一开始我并不准备引入,等玩熟了之后,可以再作尝试)

    一天一天标,一天一天数

    2)钱数计算

    21个15元,一个一个全部加起来——15X21,我点数他观摩,我念叨他听着并不期待他能马上明白,不要求他会。他看到了最细化的拆解和没有跳跃步骤的“思维显化”、具象化过程,就够了。

    3)感受量

    315元这个数字与它意味的“量”的多少的直观感受:用以前给他制做和玩过很多次的“点卡”摆出来315,他看了看,说,哇,315个小圆点,确实不少。

    4)钱数清点

    之前换的一沓沓全新票子,这回可算派上了用场。面值组合方式有很多,数钱让他觉得特别嗨。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只玩了两轮,他觉得没有玩够,总惦着下一次。

    时常就玩一次,我估摸【交餐费】的游戏能玩很久反复玩,就是在反复学习了

    下次再玩时,我还准备和猴同学探讨一下他对现金收费和网络收费的看法以及他觉得用了饭费条把明细写清楚和不这样做的区别

    深入思考、话题讨论,就是这么展开的,想想就感觉,真的可以玩好久好久。


    补充:关于【概念与生活】的思考

    通过这两年的“玩中学”的实践,我发现先从生活的具体事情中充分接触概念,深入玩透,再慢慢把概念抽象出来,孩子才能理解得更深刻,而不是还没有在生活中构建好,就在课堂上“讲概念”、“学概念”,生讲、硬学、干背

    网上有很多现成的辅助孩子们清点的工具,因为猴同学特别爱动手、爱触摸,喜欢体会各种不同的手感,受盲文圆点的启发,我用小圆点贴纸做了这种具有凹凸手感的点卡,和买的图片真有什么明显区别吗?也并不是,但他说,哇,摸上去不平,一颗一颗的,好奇妙,真好玩,我就感觉值了——就想达到这个效果。

    我发现点卡有助于建立对“量”多少的最真实的感知,把概念落到生活中,形成具象的概念

    3是多少(不是长得像耳朵的符号形状),300是多少(不是3多了两个0),500是多少,1000有多少。摆出点数(也可以用扣子、算术棒、硬币、黄豆、乐高),把“数”所要表达的“量”展示出来,形成数和量的对应关系,对数和量有自己的感觉,这是培养“数感”(对数字有感觉有概念)的很重要的一方面。要不概念就是空中楼阁。

    反观自己,我就没有很好的距离感,我的“距离”概念就是空中楼阁。我可以纸上谈兵,知道长度单位、计算、换算,但对于500米到底是多远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我没有建立起来。每次导航说前方500米,800米,1000米时,我都很懵,那到底意味着多远呢。

    我还意识到,数感、距离感等,其实是可以培养的——不是坐在课堂上学,而是在生活中用(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玩)。

    比如刻意训练自己1000米以内的距离感(但如果不是出于兴趣的刻意训练会让人很烦),可以通过留意去超市、送孩子去学校、傍晚小区遛弯所走的距离;可以反复感受附近公交车站一站地、两站地、三站地有多远;也可以借助时间和速度作为参照系,以正常步行速度,需要花多长时间走500米,1000米——多维度理解概念、感知概念、把概念和场景相结合,这样,500米和1000米的概念,在脑海里就是活的、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有实际意义的概念,而不再是纸上空洞的数字。我们年龄大,但并不是孩子的老师。在他学习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反思、继续成长。

    本文为原创,需要转载请联系小猴妈wei-xin:millie_lf

    往期文章:“花名册”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交餐费“的小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mc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