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与父亲又通了电话,因为有脑血栓后遗症的缘故,现在听他说话越来越吃力了。
他今年已经73岁了,所以我让他把地包出去,大概一年有5000元的租金收入。
然后我再从我的工资里扣一些,一个月他和我母亲每人500元,在农村如果简单地吃点喝点这些钱算是基本够用了。
其实这些都是题外话,令我不解的是,虽然他退休了,但是每次打电话他都说在家呆着,然后再问他干嘛呢?不是看电视就是吃饭。
在我这么折腾的观念里看他这个样子简直让我觉得心疼。
我同他说,你别没事儿老在家呆着也出去走走,找个人聊聊天,吹吹牛什么的。其实我怕他在家呆出病来,但是每次跟他这样说的时候,他不是说外面下雨,要么就说有点累不愿意出去。
听到这句话时对于一个远在外地的我来说,真的有太多的无奈和没有办法。
在我心里想就是怕他在家里呆着时间长了生出病来,可对于他好像早已习惯在这种生活习惯里做饭吃饭、看电视,坐着看累了那就躺着看。
能怎么样呢?又能怎么样呢?母亲倒不像他,而是天天出门,不是东家走就是西家串,找他的同伴朋友一起去xinjiao,而他却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入,那种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老农民思想深植于他的心里,单指这一点几乎就无法改变。
此时我也只能感叹一声,没有办法啊!其实就算他想出去又能去哪儿呢?在农村如果不xinjiao就几乎等同于没有伴了,这也是为什么jidujiao在农村盛行的原因,然而我父亲却不信这一套,农村大部分老头几乎都不信这个jiao。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说到这里又让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其实我的父亲一生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但是却是让我十分敬佩的一个人,他虽然身矮体瘦却非常愿意动脑子想办法。
在一个崇尚体力至上的农村社会里他选择了一条用脑力致富的道路。
事例1:在没有分队之前他与同村的一个朋友商量开荒种水稻,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人敢那样干,尽管队长多次批评过他,说他是资本主义尾吧……
但是这件事却让他干成了,听他朋友的别名叫孟大胆就足见当时的社会生态究竟有多么严峻了吧,也可以想见当时开辟小片荒种水稻是多么一件不容易的事。
在那个年代大米在我家那边可是一个稀缺品,我家随后被许多人家羡慕,有这样一个故事就可见一斑,当时我的父亲觉得大米吃腻了就从村里一家搞运输的人商量用大米换他们家的白面,而且是一斤换一斤,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邻居们都说他傻,说大米换白面根本不合适。
这就是那个既矛盾又激情似火的年代的样子,也成就了他的勇气和智慧。
事例2:那个年代真的是一个农民的时代,也是他们的高光时刻,在人心思变的日子里,我父亲又发现了一个生意,那时我舅老爷家做瓦,他觉得行就把技术学了过来,然后熬夜加班工作,第二天白天还要到生产队上干活,那种艰辛可想而知,困了我父亲就用凉水激一下头,然后继续干,每天坚持必须做50块瓦,当时我们村上小学校,房子上的瓦就是我家做的,一共卖了500元钱,在那时相当于巨款,(队上干一天给的工分是五分钱,两相比较一下就知道我父亲挣多少了吧,当然这也是资本主义尾吧,差一点被割掉了)。
每次提起这件事,他的表情和眼睛就无比的阳光和幸福。
事例3:还有一件事伴随我长大,当时要承包磨米房,我父亲洞察商机立马就找大队书记把这事给承包了下来,据说要向队里每年交一笔可观的费用,因为我父亲给的最多,具体他没说,但是能够吓退别人的数目也绝对不会少,第二年我家就买了电视。
尽管当时有许多人已经上煤矿打工了,但是在经济层面上我家也并没有差到哪里去,这件事一直伴随我的成长,有时父亲开心地回来,就把一沓钱甩在炕上,让我和哥哥数钱,然后买猪头肉吃大米饭,这个标志性事件成就了我家的小康生活。
当然这些在现在的人看来都不算什么,但是却在我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光辉印迹。以当时的眼光来比较我和他,说实话我照他差远了,有人会说他也赶上了那个好时代,所以比的我实在是很差,但是不管怎样他的勤劳与善良、勇敢与睿智是非常另我钦佩的。
联想起现在的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样子,真的让我有太多的唏嘘与感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