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货币与紧信用激撞下的中国GDP

作者: 61f9d217540e | 来源:发表于2018-07-18 14:34 被阅读2次

    在国家浩浩荡荡的去杠杆进程下,社融和广义货币M2均双双创下历史新低。虽然上个月的社会融资总额在5月低点(7608亿)之后出现反弹,但结构上依旧是新增人民币贷款所推动,表外影子体系大幅收缩。虽说打压金融,支撑实体的想法依旧甚嚣于尘上,但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依旧低迷,这不是因为企业贷款的意愿不强,而是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致,所以,虽然金融的去杠杆虽然卓有成效,但资金流入实体的意愿依旧不强。

    在过去将近20年里,我国的GDP推动基本依赖资本的推动,因此,我国M1,M2这类代表经济活跃的指标和社融这种代表着更广义的实体信用扩张的指标,它们的增减基本上就是我国GDP的先行性指标。

    因此,我国的信用扩张正在和GDP闭合,也就是说,过去通过加大杠杆而推动GDP的模式在2015年之后就开始悄然声息的改变了。信用是缩减,但“节流”的同时会有“开源”。我国央行通过几次降准加大基础货币的供给,予以对商业银行等机构“开源”,缓解银行资金荒的压力。对于有着基准利率指引作用的指标,无论是SHIBOR,还是货币市场中的DR007和R007利率,均处于低位区间。因此,基础货币是宽了,银行间的资金相对宽裕,但信用扩张在资管新规的背景下却难言起色。因为表外融资剧烈收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对中小企业非常的大。

    但问题恰恰现在就出在这里,仅仅依靠央行的货币收紧是成效不大的。

    因为按照中国目前的融资结构,中小企业的杠杆的负债绝对规模其实不如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平台的大。因为中国杠杆率过高的主要部门就是国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小企业难以依赖银行的输血。如果央行继续收紧杠杆,中小企业估计要倒闭一片,但拥有特殊背景的国企,地方政府平台,却因为对利率不够敏感,有国家兜底等隐性担保的因素,很可能会在这一轮紧缩中得以存活,并且杠杆难以“实质性”下降。如果央行继续大刀阔斧的紧信用,那么处于融资劣势方的中小企业必定哀嚎四起,而最终整体的债务比率很可能没有下滑,因为去的杠杆主要来自于中小企业,而非杠杆过多的国家背景的机构。

    那么,结论就很清晰了,虽然1~2季度中国经历了贸易纠纷和去杠杆进程,GDP依旧在6.7%,这预示着中国经济的韧性。但如果M1,M2,社融等这些属于GDP的先行指标继续不断恶化,或许开始预示着我国下半年的GDP还会继续回落。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我们国家,有资本就有开工,有资本才有投资的中国模式下,继续的收缩杠杆会不仅对GDP形成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也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形成压制,这不得不说是工业大宗商品的一个长期利空。

    老师私信:YMRYSHS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宽货币与紧信用激撞下的中国GDP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omo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