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天,我成功了。当我在六点的时候,闹钟响起,我刚开始是没有信心起来的,但是那个时候其实我并不困。
我问先生说,你觉得我能起来吗?先生说,没关系,能起就起,起不来的话,也不要勉强自己。你自己高兴就好。
我有受到鼓舞,当先生说不要勉强自己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关怀。我一下子更有精神起床了。
起床后读完了余华老师《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的最后几十页。然后开始写日更文。
我发现早起,就是把原本晚上做的事情,挪到了早上。但是早上的时间,仿佛更加是属于自己的,因为无人打扰,宁静的清晨,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其实昨天晚上虽然十点半睡的,但是十一点我好像也没睡着,但是早上起来并不困,其中的道理我也解释不清。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如果能起来就一定起来,珍惜每一次能成功的机会。时间长了,也许就能摸索到规律了。
第十一天。
今天早上没有在六点起床,原因是故意没起。因为今天要去医院检查身体,怕强迫自己起床的话,检测指标会有偏差(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心里作用)。
但是起的也不晚,大概是七点左右,之前如果是周末,是基本不会在七点起床的,所以,在周末能够七点无痛起床,我觉得也算是一个进步了。
而且再记录一点就是,昨天好像睡的也有一点点晚,我记得偶尔看手机十一点的时候还没有真正入睡。
对了,我看了一下前几天的记录,好像都是准备十点半睡,结果十一点左右也没真正睡着,说明我的晚上入睡的生物钟,还是比较靠后的,需要慢慢往前培养一下。
有一个心理状态就是,每次到周五或者周六的时候,因为第二天早上不用上班,所以总会有一个侥幸心理,觉得晚睡也没关系,反正早上起不来也没关系。这样的一个心态,是多年上班养成的“习惯”。
但是我想如果可以把挑战成为一种常态,那么当有偶然的事情发生时,也不至于手忙脚乱。就好比上班打卡这件事。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每天早上上班总是卡点,但是一旦遇到早高峰、堵车、一些特殊的交通问题,就会产生迟到的现象。
如果可以把早上出发的时间整体提前一些,把这些会有概率发生的问题也包括进去,留够试错空间,那么就不会出现慌乱、懊悔的情况发生。
我刚才反应过来,自己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早起打卡,用的竟然也是曾经的早起“打卡”(这里是上班打卡)的例子。我用曾经的我给自己举了一个反面例子,嗯,十分不错。
如果能够将早起的习惯培养成常态化的心态面对,那么无论是周几,也不会产生特殊对待,不会想着明天不起来也没关系。这样的话,当能够自然而然地发生,那么才是真正的改变。这让我突然想到了《道德经》……
网友评论